香港演唱會場地九展或將轉型
據中新社報道,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九展)一向被視作香港三大演出場館之一,迎接過無數海外明星及本地音樂人。近期有消息指,九展被財團收購將改建為甲級商廈。九展或將轉型,對於音樂人而言不免失落,但有立法會議員1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時稱之為「華麗轉身」,起着活躍經濟的重要作用。
有着橙紅色外觀的九展可謂九龍灣的地標性建築。九展規模龐大,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幾經改造,先後用作名車城、高級會所、零售及寫字樓等。直至2006年至2007年的改建,九展用途大致固定為商場、演出場地、會議展覽及宴會場地等。根據九展官網資料顯示,九展擁有能容納最多80個標準展位的展覽廳、多用途展貿廳可容納1000至1600人的劇院式會議。而九展中的演出場地「Star Hall匯星」佔地3萬平方英尺,可容納3600名觀眾。
記者在九展走訪時發現,由於九展所處位置遠離地鐵站,商鋪氣氛冷清,人煙稀少。不過有店舖職員告訴記者,「過往(疫情前)演出不斷,帶動人流。尤其是日韓藝人來港辦演唱會、粉絲見面會,觀眾等待入場前便會光顧商鋪。」可見,九展現時具備的三大功能中,作為演出場地發揮的作用舉足輕重。
據《星島日報》日前報道,億京發展及策劃有限公司(億京發展)等合組財團以105億元(港幣,下同)向合和實業有限公司購入九展。其後,億京發展主席餘卓兒接受訪問時證實,億京發展日前落實收購九展,計劃重建成地標性甲級商廈,總投資額約200億元。記者向億京發展查詢有關交易及改建計劃,但對方表示暫不回應事件。
聽聞有關消息,香港青年音樂人丁政凱不免感到失落。在他看來,九展與另外兩大演出場館亞洲國際博覽館(亞博館)和香港體育館(俗稱「紅館」)相比,有其獨特地位。
自21世紀初,九展已吸納不少獨立音樂活動,素有「獨立歌手的搖籃」之譽,「『紅館』能容納約1.2萬人,而九展容納量僅有其三分之一。因此,出道不久或年資較淺的歌手、音樂人,一貫會選擇在九展進行中小型演出。」這便是業界常說的「試水溫」,若售票情況、入場人數等指標均理想,這些音樂人及其經紀公司才會考慮更大型的演出,例如踏上「紅館」。同時,九展具有場地大、無柱等特徵,令演出形式輕鬆多變,打破傳統演唱會模式,頗受年輕一代歡迎。
至於位處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亞博館,與九展的定位更是不同。亞博館場地較「紅館」更大,可容納觀眾數動輒超過1.4萬,丁政凱坦言,「唯有在國際上擁有一定名氣的藝人來港,例如大熱的韓國團體、歐美巨星,才能夠消化這一座位量。」
丁政凱憂慮九展的「轉身」將令音樂團體、獨立音樂人等缺少了一個演出的地方。當九展改建為甲級商廈,周邊商業性建築、私人住宅等租金或會相應提高,那麼日後演出團體租用場地的租金壓力將會越來越大。丁政凱建議發展商在改建時考慮保留小塊空間供小型演出,「九展硬件設施很好,音響效果等均在亞博館之上。」他相信以九展現時硬件基礎完全可實現。
不過,香港特區立法會(九龍東選區)議員柯創盛卻從經濟發展角度出發,有另一番見解。他認為,九展改建將是「華麗轉身」,隨着近年多個文化基建工程正興建或落成,如西九文化區、東區文化廣場、東九文化中心等,九展落幕未必是一件壞事,甚至可起到活躍經濟、帶動九龍東發展的作用。
柯創盛指出,現時在九龍灣一帶,商貿大廈的供應較為緊缺,若九展改建為甲級商廈,一定程度可以緩解現狀。而香港經歷社會風波、疫情接連打擊後明顯低迷的經濟,也需要透過在九龍形成一個新商貿中心來帶動復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