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 | 蘇炳添談成績提升原因:參照「冠軍模型」進行體能和技術訓練

(大文新聞網記者 敖敏輝)蘇炳添是一名短跑名將,也是暨南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訓練之餘還需要撰寫學術論文。在最近一篇論文《新時代中國男子100m短跑:回顧與展望》中,蘇炳添指出,在一代代體育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國100米短跑取得了巨大成績,特別是近幾年,100米單項和接力成績躋身世界前列。他認為,科學化訓練、打造良心團隊競爭模式、「接力促單項」策略、加強與世界融合交流等,是其中重要原因。至於他個人成績明顯提升,他認為,參照「冠軍模型」,對體能和技術進行針對性細化訓練,是其中關鍵。

圖為蘇炳添在訓練(網絡照片)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11月15日起,蘇炳添、謝震業等20多名國家田徑短、跨項目運動員在深圳大運中心備戰東京奧運會,直至今年7月5日離深返京。在訓練期間,蘇炳添撰寫了自己的博士論文《新時代中國男子100m短跑:回顧與展望》。

2017年其開始制定更為科學的訓練計劃

他在論文中指出,近10年來,中國短跑運動取得巨大成績。例如,2010 年,勞義在廣州亞運會上以10.24 s 的成績奪得男子100 m 短跑冠軍,這是中國在亞運會獲得的第1 枚男子100 m 短跑金牌;2011 年,他以10.16 s 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2013 年,張培萌以10.04 s、10.00 s 的成績2 次打破全國紀錄;2015 年,蘇炳添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美國尤金站比賽中以9.99 s 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這是亞洲本土運動員首次突破10 s。2018 雅加達亞運會上,蘇炳添以9.92 s 的成績獲得了亞運會男子100 m 短跑的金牌。

蘇炳添認為,科學化訓練理念,是取得眾多成績的首要原因。他以自己為例稱,2017 年11 月與Randy 教練合作之初,Randy 教練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參照「冠軍模型」對他的體能和技術狀況進行全面的診斷和分析。然後,針對他的體能(股後肌群力量和踝關節力量不足、主動下地速度和發力速率偏慢)和技術(起跑姿勢不合理、前7步步長偏小、扒地技術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節奏不佳)方面存在的問題,制訂了針對性的訓練方案。經過一年多的針對性訓練,他在上述技術參數和身體素質方面取都得到了明顯進步,這也正是自己取得突破的關鍵所在。在日常訓練過程中,Randy 教練會以訓練前Omegawave 評測結果和運動員的主觀感受調查結果為依據,確定運動員當天的速度、耐力、爆發力、力量、協調和技術訓練的負荷量度,以保證運動員在避免損傷和過度訓練的前提下獲得最佳的訓練效益。在專項素質訓練過程中,Randy 也會通過多種科研儀器設備進行全面監控,以確保訓練負荷量度和運動技術的最佳化。

大齡運動員過早退役是人才浪費

蘇炳添今年一直被認為「逆生長」,年齡越長成績反而越好。對此,蘇炳添也提出了他的建議。他在論文中指出,我國部分「大齡」運動員存在過早退役問題。近年,隨着運動員身體條件的變化,訓練手段的科學化,以及傷病康復水平的提高,我國運動員的運動壽命不斷延長,且出現了「大齡」依然創造個人最好成績的現象,如他個人在29 歲依然跑出9.91 s 的世界級成績。然而,有大批運動員在26 歲左右就選擇退役,錯過了進一步提高成績的可能性,這些運動員大都經過了國家的長期培養,一定意義上是人才的嚴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