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盤點中國奧運報道史:《大公報》最早報道

奧運會天然是一場新聞傳播的盛會,而我國的奧運報道也已有百年歷史。隨着傳媒科技的發展,傳遞奧運報道的媒介也越來越豐富。從最開始的報紙開始,經歷廣播、電視、到現在的互聯網、手機,你知道我國奧運報道的歷史進程嗎?

紙媒奧運報道歷史

《大公報》最早報道了奧運

1904年的美國聖路易奧運會期間,《大公報》曾在一篇關於博覽會的報道中提到了同期舉行的「亞力必嬉賽力會」,即第三屆奧運會,這是中國媒體和奧運會的較早「接觸」。

1908年,天津青年會刊物《天津青年》刊登了一篇題為《競技運動》的文章,介紹了即將舉行的第四屆奧運會的情況,並向國人提出三個問題: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選手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舉辦奧運會?現在看來,這些問題的答案分別是1932年、1924年(中國3名網球手參加表演賽)、2008年。

1908年,一些報刊介紹了即將召開的第4屆奧運會的情況:「再過幾個星期,倫敦將舉行一次盛大的奧運會,世界上沒有一個運動會能與奧運會相比」,有的報刊還建議積極爭取奧運會在中國舉行。《大公報》還刊登了一篇美國運動員不滿倫敦奧運會裁判的報道。同年10月,在天津青年會第6屆學校運動會的頒獎儀式上,用幻燈放映了奧運會的盛況。

中國第一位參觀奧運會的正式代表宋如海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中國第一位參觀奧運會的正式代表宋如海歸國後,在《世界運動會叢錄》中,將奧林匹克運動會翻譯成「我能比呀」,並在扉頁寫下:「『我能比呀』(Olympia)系古希臘運動會的名稱,世界運動大會(奧運會)仍沿用之。『我能比呀』雖系音譯,亦含有重大意義,蓋所示吾人均能參加比賽,但凡事需要有決心毅勇,便能與人競爭。」對此,《體育季刊》作了詳細的刊載。不知道「我能比呀」是否讓宋如海像今天的傅爺一樣走紅?

《我能比呀:世界運動會叢錄》封面

《申報》《大公報》代表50年代前中國奧運報道的規模和水平

中國的奧運傳播起步較晚,真正具有一定規模的奧運會新聞傳播活動,是在1932年以後,最具代表性的傳播媒體是當時頗有影響的市場報《申報》、《大公報》。兩報對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1936年柏林奧運會、1948年倫敦奧運會,都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報道,代表了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國奧運新聞傳播的規模和水平。

《大公報》內容豐富,外派記者並與國外通訊社合作

《大公報》1936年奧運會特刊

《大公報》的特色主要集中在對1936年的奧運會的報道上。其報道量大幅增長,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報道總量將近600篇,幾乎居當時全國媒體之首;報道版面、體裁豐富多彩,圖片多達138幅,出現了以前沒有過的評論性體裁,甚至刊登了外國人對中國賽事的評論。如《大公報》中華民國25年8月14日刊載的一篇日本記者岡部平太《今後之中國體育》的評論,在體育界引起極大反響。

《大公報》當時的奧運報道十分引人註目,出現了賽事預測、選手人數比較、競賽日程圖表、世界運動明星專欄介紹、漫畫等等。相比其他媒體,除了通過路透社電傳稿獲得有關奧運會的消息以外,還採取了外派記者,跟隨世運代表團前往柏林,與多家國外通訊社聯盟互相發送消息的獲取信息。如在1936年《大公報》奧運會報道的消息題頭上,常常可以看見:中央社世運特派員二日柏林電的字樣,這是由中國採訪奧運會的第一個記者——馮有真發回的奧運會消息。

《申報》客觀全面,重視奧運會的欣賞和娛樂的價值觀

圖為《申報》刊登1936年柏林奧運會運動場正門

對1932年奧運會,《申報》開闢了半個版面進行報道,在此之前從未有過專門的體育版,體育消息的報道都是附於教育動態專欄。對這屆奧運會報道內容的選擇,也是比較客觀與全面,幾乎涉及所有的賽事和參與國家,這在當時的新聞界是罕見的。第二個突出特點是報道視角的客觀性,以及對奧運會欣賞和娛樂的價值觀。

在看臉的時代,有肉有顏的寧澤濤被封「國民老公」圈粉無數,而「洪荒少女」傅園慧因其逗逼氣質成為獨樹一幟的「泥石流」,運動員的人格特徵成為報道焦點,正是《申報》奧運報道娛樂價值觀的回歸。

1932年,中國首派選手劉長春參加奧運會。由《申報》1932年8月2日第11版對劉長春在奧運會上的出現以及比賽結果的報道,可見其客觀冷靜,而粉絲狂熱追「愛豆」也由來已久。

劉長春由警察保護——為大會最註目之一事

近日開幕最引人註目之一事,即為中國代表團劉長春能與其指導員宋君復乘汽車及時趕到列席。劉君等到場時由警察多人乘機器腳踏車來為其保護。其後並由汽車五輛,滿載中國人。盡劉君之擁護人也。劉到場後即導至奧林匹亞村,彼獨居於小屋中,屋頂插中華國徽焉。

身負全華眾望之中國唯一選手劉長春君,大抵因船之關係,於開會之舉行剎那,始於宋君復君,同乘汽車,由警察保護,於緊急之中,馳入亞林匹亞村。華團之應援團,分乘汽車五輛,鼓掌喝彩,表示歡迎。

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

劉長春兩百米差一寸

第三組預賽差一寸列第四落選,前七十五米形式平均敗於最後。

路透二日洛衫磯電:中國落選中國選手劉長春參加兩百米預賽,僅差一寸的第四落選。當第二組預賽,劉君在七十五米中,努力奮鬥,不讓他人。但之後即被加拿大拉愛德、美國黑人墨脫加夫及紐西倫勃拉克三人追出,劉擾不甘示弱,亡命衝刺,頗有第三人選希望,但至決勝線時,劉差勃拉克一寸而列第四落選。

新中國的奧運報道

伴隨着新中國半個世紀的奧運之旅和報刊業的發展,新中國報刊的奧運報道大致經歷了綜合性大報刊登新華社消息、《中國體育報》拔得頭籌、晚報和都市報異軍突起三個階段。

20世紀50年代,在是否參加奧運會這場事關國家主權的鬥爭中,中國媒體和中國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這一時期的奧運報道政治味道很濃。《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綜合性大報刊發新華社稿件,如《赫爾辛基集會慶祝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中蘇兩國代表團的參加使本屆運動會有了新的意義》等。

《人民日報》1984年8月9日報道中國女排奪金

20世紀80-90年代,《中國體育報》以權威性、專業性、影響力和大信息量,在報刊奧運報道中拔得頭籌。中國報刊奧運報道走向成熟,奧運專版盛行。1984年,《人民日報》除了在頭版頭條刊發重要消息外,還設半版「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專欄;《中國體育報》則將每周四刊改為每日出刊。

1988年,中國派出由32家新聞單位126名體育記者組成的記者團,在奧會報道中初具規模。《人民日報》及其海外版闢有「奧運會專輯」,各佔一版。此屆奧運會的報道量比往屆更多,國內許多報紙都有半版左右的奧運信息。其中,《中國體育報》發稿最多。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國內多家報紙也都開設了「奧運專版」或「奧運專頁」報道賽場內外的情況。

面對奧運報道這場「搶眼球大戰」,晚報、都市報終於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抱團取暖!2000年悉尼奧運會,近30家晚報前線記者臨時組成應急性的晚報新聞聯合體,完成了大量採訪任務。晚報還首創「前方追金牌,後方追家屬」的絕招,這種前後結合組織稿件的方式,為讀者帶來獨具特色的報道,並在以後的賽事報道中被多家新聞機構採納。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全國晚報雅典奧運聯合報道團再次組建,十幾家都市報也組成了「媒介聯合體」。

電視奧運報道歷史

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報紙就參與了奧運的報道。電視第一次對奧運會進行報道是在1936年,雖然歷史並不長,但它已經成為一種極其重要的傳播手段。而中國的電視奧運報道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

1980年,中國電視首次報道奧運

中國電視真正意義上報道奧運會是從1980年的冬季奧運會開始。不過,由於冬季奧運會影響不大,我國當時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水平不高,中央電視台報道實力也不足,報道產生的影響不是很大。

1984年奧運會是我國恢復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後第一次參加的夏季奧運會。中央電視台第一次派出5人電視報道組,中國觀眾第一次通過國際通信衛星看到的奧運會實況。

參加那屆奧運會報道的岑傳理這樣回憶:「那次中央電視台是和美國新聞署合作,由對方支援一部攝像機及其人員,我負責採訪節目。後來這條標題為《許海峰勇奪奧運會第一枚金牌,實現我國奧運會第一枚金牌零的突破》的新聞,在1984年全國好新聞評選中榮獲一等獎。」無論從轉播的質量和數量,乃至引起的反響,央視1984年奧運會轉播都達到了這一階段體育轉播的頂點。

1984年,許海峰獲得我國歷史上第一塊奧運金牌
1984年奧運會女排奪冠的電視轉播畫面

1992年,演播室模式的運用;1996年,體育頻道、地方台報道奧運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央電視台派出了28人的報道組,並對奧運報道進行簡單的前後方的包裝,首創後方演播室工作模式,將體育賽事報道推向了一個更加現代化的階段。

1995年,中央電視台開設體育頻道(CCVT5)。1996年奧運會,中央電視台派出了59人大型報道團,通過專題、評論、直播和錄影等多種形式,製作了近600小時的節目。其中現場直播502小時。體育頻道還實現了24小時連續報道,租用兩條國際通信衛星線路進行越洋雙向傳送直播《奧運親人熱線》節目。

央視這屆奧運會的報道量僅次於東道主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同時,地方電視台走出國門報道奧運,並開啟抱團模式。北京、廣東、遼寧和上海東方四台聯合,首次以正式奧運記者的身份組成奧運採訪報道團,每天製作兩檔「奧運新聞」和一檔「聖火』96——來自亞特蘭大的報道」專題節目,在境外報道現場將節目信號通過國際通信衛星直接傳送到國內,18家省級電視台同時播出。

2000年,奧運會電視包裝意識的提升;2008年,央視3000人報道創歷史記錄

中央電視台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派出126人的報道隊伍,並圍繞中國隊可能拿金牌的項目向「體育大片」方向靠攏。如果說2000年悉尼奧運會之前,央視的奧運報道重結果、輕細節,重獎牌、輕人物,這之後,中國的奧運轉播開始向戲劇化、娛樂化發展,這種傾向滲透在專題節目的設置、賽事的解說,甚至是鏡頭的組接上。

這種娛樂化在今年裏約奧運報道中更是發揮到極致,秦凱頒獎現場求婚、「國家級段子手」白岩松的吐槽式解說等都大大滿足了觀眾的娛樂需求。

央視2008年北京奧運會報道規模創空前紀錄,有80多位負責奧運報道的主持人和解說嘉賓出場,奧運報道人員總數則達3000人。解說嘉賓也是超豪華,不僅名嘴集結,很多世界冠軍也加成為解說嘉賓。宋世雄激情洋溢的解說成為人們經典的奧運記憶,他的復出也成為這屆奧運一大亮點。

1981年,中國女排對陣日本,宋世雄解說陳招娣為國爭光、青春無悔

門戶網站奧運報道歷史

1996年第26屆奧運會,亞特蘭大奧組委建立了奧運官方網站,開創了網絡媒體介入奧運會報道的先河,此後,多種形式的網絡媒體紛紛參與到奧運報道之中。門戶網站以其商業化的運作、龐大的受眾群體、多樣化的報道形式以及新穎的報道策略成為網絡媒介奧運會傳播的主力軍。

2000年悉尼奧運會,新浪網取得了中國奧運代表團授予的唯一互聯網合作夥伴的資格,承建中國奧委會悉尼奧運會官網也取得巨大成功。在奧運會期間,該網站一度創造了單日頁面點擊次數超過1070萬次的驚人數據。

在悉尼奧運會結束之後的統計結果顯示,網絡已經成為重要性僅次於電視的奧運報道媒介。但除了獲得官方授權的新浪,在國際奧組委嚴酷政策的打壓之下,其餘門戶網站都沒有在奧運報道這塊大蛋糕中嘗到太多甜頭。在無視頻、無採訪、無授權的情況下,網易體育只能通過轉載平面媒體的奧運新聞信息,策劃設計互動話題以及軟新聞的蒐集方面下功夫。

2004年,門戶網站奧運報道進入共同發展階段

2004年奧運會,國際奧委會限制性地對互聯網開放了部分轉播權。門戶網站從上屆單純的文字網頁報道,發展成為「奧運專題主頁+視頻」相結合的報道方式。除進行直播並播放冠軍採訪視頻之外,各家門戶網站也致力於提升主頁顏值,同時構建成熟的導航功能,優化一站式奧運信息瀏覽體驗。

另外,國際奧委會對於網絡攝像頭拍攝的視頻、圖片的使用不再加以限制,門戶網站在報道頁面中也適時加入圖片,使得報道更生動、豐富。

此屆奧運還出現了多家媒體的聯盟式報道模式,新浪網開通了BBS奧運專題討論版。此外,關於奧運小遊戲,奧運知識問答等活動也有助於提升訪問人氣,並藉此強化傳播效果。而騰訊則藉助海量的QQ用戶,鏈接奧運專題網頁獲得巨大點擊量。

2008年,門戶網站奧運報道進入全面競爭時代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來之時,互聯網力壓電視媒介成為網民獲取奧運信息的第一渠道。繼上屆奧運會放開轉播權之後,本屆奧運會門戶網站又獲得了採訪的權利,獲得了與傳統媒體同等競爭的政策條件。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多媒體的融合發展成為本屆奧運會門戶網站報道的共同方向。此外,博客在奧運報道中異軍突起。

據統計,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四大門戶網站佔據了全部網絡流量超過八成的份額,同時虎撲等垂直類體育門戶網站也在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站穩腳跟。

2012年迎來社交媒體時代,微博大放異彩

2012倫敦奧運會,國際奧奧委會和倫敦奧組委對於網絡媒體的開放態度更加明確,甚至給予了網絡媒體幾乎等同於電視媒體的待遇。無論是網絡賽事直播授予權,還是採訪權方面,網絡媒體特別是門戶網站都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擁有足量原創新聞、奧運賽事評論以及多元化節目策劃板塊,門戶網站已完成逆襲,脫離了對傳統媒體的依賴。

手機已經超越PC,成為門戶網站使用率最高的終端,倫敦奧運會也被稱為首屆「社交奧運」。在藉助微博提升門戶網站影響力方面,騰訊做得同樣出色,而鳳凰網的全媒體奧運戰略則獨樹一幟。

2016年里約奧運會,國內移動互聯網已全面壓過PC端,在新聞客戶端市場,移動資訊市場已經形成騰訊和今日頭條兩家獨大的局面。單論渠道覆蓋,騰訊憑藉移動端的用戶和流量優勢,已完成對原有三大門戶的超越;而在眾多獨立渠道中,今日頭條也將網易、搜新浪壓在後面。

以里約奧運會為分界線,四大門戶競爭的時代已經遠去,取而代之的是移動端網絡媒體的新格局,網絡媒體和直播平台全面壓倒傳統電視。傳統資訊平台的沒落同時,一系列新的媒體平台崛起,各類直播和視頻平台已經陸續吃進了大型體育賽事IP、遊戲賽事IP等在內的諸多內容。

來源:RUC新聞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