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勵志重拾希望 通過文憑試築夢啟航

陳佩妍期望回到母校任教,以生命影響生命,助學生成長。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盧博、高鈺、王韵琪、郭虹宇)4歲時意外被滾油灼傷,令陳佩妍被迫休學一年養傷。七八歲起的十多年間,她接受了5次苦不堪言的植皮手術,每次費用動輒數萬元至十多萬元,令家庭經濟變得拮据。手術後,她的下巴至胸口至今仍留有明顯疤痕。皮肉之苦令佩妍難受,但旁人奇異目光及無知小孩的出言不遜,無異於向她的傷口灑鹽,痛入心肺,「小孩會大叫『怪獸』,之後被人指指點點,非常難受。」如此種種令性格內向的她變得更自卑。幸在中二時,佩妍得良師開導才重拾信心。為報恩情,她矢志執教鞭成為老師,更期望回到母校任教,以生命影響生命,助學生成長。

現年19歲,就讀於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的陳佩妍正值青春年華,但她的成長路卻多災多難。小時在內地生活的她,4歲時出席一場飲宴意外遭滾油灼傷,下巴、頸部、肩膊、胸口位置屬二級燒傷。這場意外令她身心受損,人生也徹底改寫。

遭小孩叫「怪獸」 護己更「自閉」

她憶述,意外帶來的「皮肉之苦」易忍,旁人奇異目光對她的傷害更大。她曾試過外出乘車時,被小孩肆意叫作「怪獸」,又被人指指點點。內心受傷滴血,為了保護自己,內向的她變得更「自閉」。

陳佩妍中一來港升學後,仍然被傷疤的事困擾,即使成績不俗仍無法改變其悲觀的個性:「個人渾渾噩噩,沒有人生目標,覺得讀到書就讀,讀不到也就作罷。」

幸好,她在中二時遇上一位中文良師,不時關心她,經常對她說:「我知你可以做到!」老師的陪伴,加上校內同學的友善態度,令她逐漸重拾自信:「心態開始改變,願意去嘗試。」

為了不讓老師及好友失望,佩妍訂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我都想做老師,幫助像我曾經那麽迷惘的同學。」

自此,她十分努力,幾乎每日放學後都會留校溫習至關門,最終在今年的文憑試中考獲25分,其中中文及視藝取5*,數學及通識4級、英文3級、化學2級。她在大學聯招首6個選項全選了中文相關科目,希望以恩師為榜樣,用知識回饋母校。為此,內地出生的她正努力練好廣東話,希望講得更標準。

今日的佩妍,已不再顧忌着自身的傷疤,將之視為「特別之處」,更勉勵其他遇上不幸的年輕人,要勇於接受挑戰:「克服了困難,會見到自己更堅強、堅韌。」

聽障生奪佳績 勉港青努力克難

●知恩考獲最佳5科21分的佳績。 受訪者供圖

就算「輸在起跑線」,對於肯發憤圖強的人,上天總會給予機會。來自滙基書院(東九龍)的考生李知恩縱然天生有深度聽障,仍無阻她考好文憑試的決心,昨日放榜她亦不負眾望,取得5科21分佳績。有意升讀大學中文或幼兒教育課程的她,感恩成長路上不少人一直相伴,亦希望香港年輕人能夠不怕困難,克服難關。

知恩雙耳屬先天性嚴重聽障,父母得知後非常彷徨,後透過宣美語言及聽覺訓練中心配置助聽器及作聽覺、語言、發音訓練。至3歲時知恩接受了人工耳蝸手術,保住僅有的聽力,並成功入讀主流小學,不過她笑言,實際上自己與人交談時,也需要「讀唇」才能有效溝通。

疫情下轉用網課,讓知恩非常吃力,猶幸身邊一直有愛她的人支持陪伴,令她得以跨越難關。她形容自己是「幸運兒」,「文學老師曾經為我拍攝講解短片;家人從小就鼓勵我,沒有他們的話,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說話!」為了不辜負身邊的人,她決定用努力彌補她的「缺陷」。

原本知恩預計只能升讀高級文憑,但昨日放榜取得5科21分,其中中文及中國文學科均取得5級佳績,她喜出望之餘,並正計劃改選大學中文或者幼教課程,期望將來像當教師的母親般春風化雨。

她以自身經歷勉勵其他年輕人,「不要害怕困難,只要憑自己的努力,便可克服前面的挑戰!」

懲教所思己過 在囚生考19分

●在文憑試中考獲六科共19分的阿清(化名)(左)和17歲的阿平(化名)(右)互相鼓勵。

除了克服身體障礙及物質困境的勵志故事,今屆文憑試亦有7名在囚青少年考生,透過在懲教院所反思己過及修讀高中課程,重拾人生方向。他們努力充實自己,為獲釋後繼續升學或就業作準備,其中有人取得最佳6科19分的成績,亦有人獲得16分,符合入讀本地大學的要求。

該7名在囚青少年考生來自壁屋懲教所及勵敬懲教所,他們報考4個核心科及經濟、旅遊與款待2個選修科,共計37張試卷中,28張取得2級或以上成績。

今年19歲的阿清(化名)入獄前原打算出外留學,但其後犯事入獄。他剛入獄時十分迷惘,曾一度萌生放棄學業的念頭,後來幸得家人老師鼓勵,重拾課本與人生方向,並考獲6科19分成績。

雖然阿清英文科只得2級成績未能於本地升大學,但他沒有氣餒,計劃來年再應考英文科及數學延伸單元,以提高獲釋後海外升學的機會。

另一名17歲考生阿平(化名),中二已輟學後犯罪被判入教導所。他眼見家人不離不棄每周長途跋涉探訪,深感內疚遂決心改過,希望讀書裝備自己。雖然今次成績未如理想,但阿平知道他在懲教院所學沒有白費。對烹飪興趣濃厚的他,希望未來投身酒店飲食業,腳踏實地報答家人。

煲劇苦練英文 基層摘「星」改命運

●就讀觀塘慕光英文書院的周雅琳(左)、周燦林(右)雖出身基層新移民家庭,但勤奮好學,今屆文憑試中取得不俗成績。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面對文憑試,今屆多名基層新來港考生矢志發憤圖強,成功摘「星」盼以知識改變命運。對他們來說,英文科是其中一個最大挑戰,有人於課餘時間全力「催谷」英美劇集和英文歌曲,又於一學期間做數十篇英文作文練習寫作能力;有人特意選看英文歷史書,以自己對歷史科的濃厚興趣帶動英文學習。

老師英語提問 初來港不懂答

慕光英文書院考生周雅琳考獲6科32分佳績。出自基層單親家庭的她3年前初來港,曾申請五所中學中四學位卻被拒,後幸獲慕光取錄。當時,她的英文只達中一水平,面試時對老師的英文問題完全不懂回應,所以入學後決心學好英文。

由中五開始,雅琳每日堅持花兩小時自學讀英文報紙與抄生字,一學期寫25篇至30篇英文作文練寫作能力,甚至課餘時間都被英美劇集和英文歌佔據。當普通工人的父親常常鼓勵她,給予她「只要努力做,就不會太差」的奮鬥動力和勇氣。正是這種堅定信念,助雅琳考獲中文5**、數學及地理5*、通識5、英文4佳績。

雅琳希望入讀中大進修,未來當上中文老師回饋幫助更多學生。慕光校長亦用「天道酬勤」形容雅琳,笑言歡迎雅琳能回母校任教。

同校考生周燦林也取得6科28分不俗成績。他提到自己在升高中選科時,因為喜歡的中史和物理授課時間衝突,故主動請求校長梁超然教授中史,更被收為「入室弟子」,獲校長破例每周「一對一」親授,最終在中史科考獲5*佳績。「我們不止討論課本知識,更在聊天中從校長身上學到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

談到學習心得,燦林認為興趣很關鍵,比如自己喜歡閱讀歷史,但英文較差,在動力不足時,就會特意選看英文歷史書,利用興趣補習英文。他希望能夠進入港大文學院學習,先聚焦歷史專業,更計劃未來能有機會到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院,深化進修文學史。

「一」字都難寫 體障生堅毅續升學

●程俊豪平時在校內依靠輪椅代步。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寫個「一」字,本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但應屆文憑試考生程俊豪,中三時受神經退化性疾病影響,寫字時會手抖,只能寫出鋸齒狀的「一」字,說話時身體亦不停抖動,走路不穩要以輪椅代步。本在主流學校精英班讀書的他,由於學業帶來的壓力和身體惡化,令他不堪重負,遂轉校到特殊學校讀書。憑藉着堅毅的意志力,他在文憑試中拿到18分。雖然中文科未達標,但他擬報讀副學士課程,向商科、電腦或數據科學專業而努力。

香港紅十字會屬下學校今年有9名學生應考文憑試。甘迺迪中心的俊豪,以前是主流學校學生,「當時我每天做功課至夜深,身體難以應付,考試時亦會長期低燒,經醫生建議後轉校。」今次的文憑試,俊豪視之為一座大山,自知步履緩慢,卻誓要用毅力攻克它。

每場考試由朝做到下午

由於身體情況特殊,俊豪應考時獲額外加時75%,每場考試由早上堅持到下午三四時才能完成。同時,他口語表達有困難,無法以「代寫」方式答題,只能透過電腦作答,但操作上卻又困難重重。班主任阮老師表示,「俊豪考試需要打字作答,故考試前他主動回校練習打字,並將老師要求的補充練習全都做齊,更是第一個提交,我很欣慰。」

程爸爸透露,俊豪說話、書寫都不方便,「但勝在上進又肯讀書」,今次應考六科,獲得18分,他對此感到滿意,未來應會幫他報讀副學士課程,程爸爸只希望兒子可以開心地生活就心滿意足。

同屬紅十字會的瑪嘉烈戴麟趾學校則有兩名學生分別應考一至兩科,挑戰自我。蕭浩嵐患有粒線體疾病及運動失調,導致大腦麻痹及聽障,並需使用輪椅。雖然有嚴重語言障礙,但他仍應考中國語文。疫情停課期間,他用心完成家課,又於視像實時課堂溫習試題,力求上進。同校的何浩淳患有腦麻痹及弱聽,在考試過程中需要忍受雙腳麻痹、身體僵硬等不適,但也堅持完成考試。

該校助理校長盧樂芝表示,學校整個團隊都盡力幫同學調適,「面對身體及疫情帶來的困難,他們都努力克服,這份堅毅不屈的精神最令人感動。」

香港耀能協會今年有4人應考,全部來自賽馬會田綺玲學校,香港文匯報早前訪問過的學生沈小筵,她患有痙攣性截癱,6科共取得11分,雖然成績不如預期,但她打算報讀基礎課程,為自己開拓另一條升學路。

患有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的謝智敏,考取6科9分,他本身熱愛藝術,經常繪畫,期望將來向藝術方面發展。校長孫友民昨日特別勉勵同學,「今次考試可以為這些學習的日子作個總結之餘,也是人生下一個階段的開始。每人能力不同,最重要是作好準備,為屬於自己的人生寫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