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揭違法跨境買餸 食安:與海關聯手打擊

 食安中心介紹夏季食物監測計劃與生或未熟食物的食安風險。中為徐樂堅,右為楊子橋。(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香港文匯報昨日頭版踢爆有跨境買餸App平台公然派送走私菜肉,且一些菜品所含農藥嚴重超標(見下圖)。對此,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昨日回應本報該報道時指出,向本港輸出肉類、禽肉和蔬菜的內地加工企業必須有內地政府部門的供港認可,且隨貨附證明文件,就報道中提及的非法進口食物,該中心已即時聯絡海關加強聯合打擊行動,並呼籲市民停止從有關渠道採購。

香港文匯報昨日報道現時跨境買餸App大行其道,但當中菜肉卻無法查核生產地,可能並非來自供港農場,餸菜更隨意置於路旁讓買家自行領取。記者將買餸App裏跨境購得的蔬菜送往化驗,竟得出農藥超標152倍的結果,引起社會關注食安及走私問題。

食安專員徐樂堅昨日表示,隨着市民生活習慣改變,網購鮮活食品比例逐漸上升,惟這些鮮活食品可能來歷不明,未有齊備的入境通關手續,屬非法進口,市民不應隨意光顧。另外部分食品儲存及運輸措施亦有疑問,在炎炎夏日將食物鋪在路邊等候領取,很容易受微生物污染而變質。

徐樂堅呼籲市民向信譽良好的商店採購食品,亦提醒業界在運送食物進口香港時,必須遵守香港法例和內地有關行政安排。他強調,根據《進口野味、肉類、家禽及蛋類規例》,每批次進口肉類及家禽必須附有來源地有關部門簽發的衞生證明書或食安中心的書面准許,違者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罰5萬元及監禁6個月。

2002食物樣本 肥佬3個

另外,食安中心昨日公布今年夏季食物監測計劃的檢測結果,合格率超過99%。該中心於4月至6月在街市攤檔、食肆、網店及小販等處所檢取了2,002個樣本,1,999個樣本通過檢測,不合格的3個樣本為水產品,包括花甲、蜆和貴妃蚌,樣本含有被禁用的氯霉素。

食安中心顧問醫生楊子橋表示,氯霉素屬抗生素,不應出現在食物中,過量攝入可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該中心已要求有關店舖停售不合格水產,並進行上游追蹤,可能對供貨方作出檢控。

夏季潮濕環境容易導致更多食物中毒個案,今年6月食安中心已接獲7宗食物中毒個案,涉及個案人士曾分別於3間食肆進食生蠔。楊子橋指,生冷食物屬高風險食物,可能帶有「超級細菌」,具有抑制抗生素能力,人食用後未必即時有病徵,提醒孕婦、幼兒、長者及免疫力弱等高危人士要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