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社評|教授吹捧「港獨」學生,大學使命何在?

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大學責無旁貸。學術研究固然是大學的重心工作,但教書育人理應放在首要位置。各大專院校必須明確自身的使命和責任,制定清晰的政策,努力培養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一國兩制」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愛國主義教育在香港長期被「妖魔化」,愛國成「有罪」,賣國反「有理」,是非顛倒,亂象叢生。中學、小學如此,大學更是重災區。一些通過選舉進入特區政治體制的攬炒派政客、一些標榜西方民主思想的大學學者、一些打着新聞自由的傳媒,不斷散播詆毀自己國家的言論,扭曲青少年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如今攬炒派已分崩離析,亂港媒體亦已自絕於港人,持續存在並興風作浪的人物,依然在以大學作為掩護,不知收斂。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在社交媒體分享了一個例子,在修例風波期間,她曾經親耳聽到一位大學教授形容那個帶頭衝入立法會肆意破壞後便馬上潛逃的疑犯,是其「最好的學生」,沒有半點訓斥。她由此感慨,難怪刺警的兇徒會被大學學生組織哀悼和美化。

這個教授口中的「好學生」,就是梁繼平,他在暴動期間帶頭衝入立會、叫囂「港獨」;而大力稱讚他的那位教授,則是港大的陳祖為。2019年10月,他在接受《壹週刊》訪問時,完全無視最基本的法律與道德底線,美化梁某是「一個知識青年」,並稱「我感覺他很勇敢,很愛香港,為了香港孤注一擲」,隻字不提嚴重犯罪事實。如今梁某潛逃美國,而陳教授毫髮無損,照樣在害人子弟。

梁繼平(站立者)去年參與「佔領立法會」非法活動。(資料圖片)

部分大學成為「港獨」的策源地和保護傘,由來已久。戴耀廷的「違法達義」,毀掉了多少年輕人的前途?同樣出自港大法律系,另一名陳教授竟然替「孤狼」恐襲者開脫,毫無良知底線;有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拿着公帑進行污名化中國的所謂「研究」;在國安法案件中,某教授竟然辯稱「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不是「港獨」口號……。

有這樣的老師,會教育出怎樣的學生?出現讚美恐怖分子,甚至是製造大殺傷力炸彈的「學生」,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些教授愛以「學術自由」來包裝自己的言行,但「學術自由」從來都不是違法的擋箭牌。美國以「學術自由」之名,長期在香港校園煽動暴恐,但在美國無人敢以「自由」之名,吹捧恐襲。去年國會山莊暴亂,會有美國的教授稱衝進國會的罪犯是其「最好的學生」、感謝其「勇敢」嗎?

資料圖

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大學亂象有所改善,但要真正解決問題,不僅需要法律,更要有針對性的教育與管理政策。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日前指出,香港要理直氣壯、全面系統、齊心協力地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指出了問題關鍵。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包括大中小學在內的所有學校,都有不可推卸的時代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