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六大代表後代齊聚邊陲口岸 追尋革命先輩紅色足跡

中共六大代表來耀先的孫女來芬琴在座談會發言(大公文匯網記者 王欣欣 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王欣欣)「在當年的極端白色恐怖下,中共六大參會代表們冒着生命危險跨越國境,幾乎每個人都有很多的遇險經歷。我母親周秉德委託我來中共六大歷史資料館認真學習,希望我們後輩利用好紅色資源、弘揚紅色基因,將紅色江山世代傳承下去。」周恩來侄女周秉德之子沈清在「慶祝建黨百年暨紀念中共六大召開93周年座談會」上深情講述了當年周恩來、鄧穎超在參加六大途中被特務跟蹤,成功脫險的艱辛歷程。

中共六大歷史資料館在黨的生日來臨之際隆重開館(大公文匯網記者 王欣欣 攝)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周恩來、瞿秋白、鄧穎超、李立三、蘇兆徵、何叔衡等142名中共代表衝破艱難險阻,不遠萬裏來到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銀色別墅」,秘密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黨史上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也是最為驚險曲摺的一次黨代會。會議認真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存在嚴重爭論的根本問題,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習近平主席稱,中共六大在特定歷史時期和歷史條件下召開,對中國革命發展具有特殊歷史意義。

部分中共六大代表的後代在綏芬河追憶先輩的紅色印記(大公文匯網記者 王欣欣 攝)

93年後的同日,部分中共六大代表的後代會聚黑龍江省綏芬河市這座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的百年口岸,這些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站在先輩們曾經穿越過的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的重要節點,見證中共六大歷史資料館隆重開館,回首崢嶸歲月,追尋革命先輩們可歌可泣的紅色印記。

周恩來侄女周秉德之子沈清在座談會發言(大公文匯網記者 王欣欣 攝)

當年偌大的中國 找不到一張安全的會議桌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黨史研究專家李蓉對記者說,1927年反革命政變,使幾萬名中國共產黨人倒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下。偌大的中國,竟然找不到一張安全的會議桌。當時的時局,關係着我們黨的前途和命運。1928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惜犧牲個人的身家性命,冒着千辛萬苦遠赴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黨代會。雖然已經過去93年,但還有很多學術問題值得研究。中共六大歷史資料館在綏芬河落戶,以後將為黨史研究工作者繼續深化黨代會研究提供大量史料依據。

六大代表趙毅敏之子趙戰生說,中共六大是黨的一個歷史階段的全面總結,既有成功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對失敗的教訓進行了總結。綏芬河對中共六大的召開是有特殊貢獻的,當年參會的眾多代表從這裏安全往返。今天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們的黨更加熱愛、更加擁護、更願意跟我們黨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這些問題都要通過學習黨史在頭腦中進行深刻領悟,鑄就基本的信仰和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把這些錘實,激發全體人民愛國愛黨的巨大熱情。

「您的面容定比畫像帥千百倍」

來耀先,1928年作為五位浙江代表中唯一的農民代表,出席了中共六大,1935年在上海執行任務途中被敵人殺害,年僅42歲。

「多年來,家人只知道爺爺參加過中共六大、後來犧牲,是烈士。但爺爺從事什麼革命工作、有哪些經歷?家人們一無所知,因此始終難以釋懷。」來耀先的孫女來芬琴眼含淚光向記者講述了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尋親」之路。

「爺爺當年出席六大回來後從事地下工作,由於特殊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為了保密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因為家鄉要建爺爺的紀念館,需要豐富館藏,我是在網上找到的綏芬河秘密交通線紀念館,通過這裏全家人才進一步了解了爺爺當年的革命經歷和事跡。」

在綏芬河期間,來芬琴含淚觀看了藝術家以爺爺事跡為原型的演出《米桶的故事》,「把我們家人內心深處的感情表達出來了,說出了我們心底半個世紀沒有說出來的話。」當記者問她想對天上的爺爺說些什麼時,她沉吟半晌,「我想對爺爺說:爺爺,真想看看您,我相信您的面容一定比畫像帥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