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斂之傳一|幼學文章皈天主 少習新聞助變法
1867年11月23日,英斂之出生於北京西郊溫泉旗人家庭。漢姓為玉,又名玉英華。幼年家貧、出身寒微的英斂之,沒有受過完整、系統的學校教育。因為清律規定,八旗子弟習武後可以入軍籍,得到一份糧餉,因此少年時代的英斂之習武為業。英斂之弱冠後對文學產生興趣,棄武從文,做教書先生書僮,遂以文為人所知,時人稱為才子。
1888年,在與外國傳教士的往來中,他接觸到了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傾向維新。英斂之受到湯若望的《主制群徵》影響,最終成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並自學法文。此時的英斂之,受嚴復推薦,被《直報》的漢納根聘為主筆。從此,英斂之走上了新聞之路,開創了一個屬於他的事業。
1898年前後,英斂之作為旗人,既恨國家不振,同時又因接觸到來自西方的資產階級政治思想,希望變法維新。於是他開始評論國事,1899年8月,在澳門《知新報》上發表《黨禍余言》,對變法失敗「深感鬱結,心不能已」。在康有為「公車上書」後,英斂之撰寫《論興利必先除弊》,將「皇上是傻子,王爺是架子,官是摟子,兵是苦子」論調加以發揮,肯定康有為政見。《直報》在英斂之主持下成了天津的維新變法輿論中心,開始大篇幅發表反映維新派觀點,啟迪民智、鼓吹變法的文章。
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大赦了變法成員,因慈禧太后特地指出:「把那個滿人英華也赦免了吧。」全家族隨英斂之從郁改姓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