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熱血共赴百年之約 《輔德里》將在杭州上演

《輔德里》劇照(受訪者供圖)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茅建興)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到來之際,首部聚焦中共二大的「非虛構戲劇」《輔德里》於4月在上海大寧劇院首演,《輔德里》採用「非虛構」方式,在舞台上呈現了中共一大、二大「親歷者」和第一部黨章守護者的命運,將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講述建黨初期崢嶸歲月中感天動地的故事。6月19日,《輔德里》將來到杭州蝴蝶劇場上演。

《輔德里》由中共上海市靜安區委宣傳部、上海市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出品,上海百樂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仙童國際戲劇文化(北京)有限公司、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聯合製作,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牟森擔任總敘事、導演,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系和敘事工程研究所的師生擔當敘事設計團隊。

「一百年前,一群年青的知識分子,平均年齡28歲,開啟了一項偉大的事業。這項偉大事業,改變了一個民族的命運,重塑了世界的格局,也為人類歷史的進步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案。輔德里,就是這項偉大事業的重要起點之一,這裏也是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的一個核心現場。這個歷史現場也是人民心中的記憶之場,是歷史凝聚其勢能與潛能的所在。」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介紹說,「這個項目是由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的媒介展演團隊創作的,由牟森教授領銜,帶着一群九零後、00後的年青人。」中國美院師生以黨的歷史作為切入,以產學研和產業鏈為手段,以跨媒介、跨學科、跨領域為方式,將藝術表達融入黨史教育,打造好聽好看好懂的文藝黨課。

高世名認為,《輔德里》的創作過程正是一次最深刻的黨史教育,新時代的藝術家和中國青年,用同情之理解去感通那些偉大的靈魂,用身心的感與覺去承接歷史的訊息與光亮,這不但關繫到藝術教育、立德樹人,更關乎我們這個百年大黨的血脈傳承。「百年滄桑,百歲芳華。我們以這次演出覽獻給黨的百年華誕,致敬百年前那一群奮不顧身、開天闢地的年青人,以青春熱血共赴百年之約!」

以多媒體演繹跨越時空

牟森是上世紀 80 年代中國戲劇探索道路上的先行者之一,他對該劇的定位是:「敘事性內容、歌唱性台詞、雕塑性身體、總譜性歌唱。」因而,全劇的結構更接近於奏鳴曲,主要元素就是台上18位一專多能、一人多角的白衣演員;既具有敘事性又情感豐沛如電影音樂般的歌曲和音樂;兼具解說功能和視覺衝擊的多媒體設計。這三大元素交匯出飽含情感、富有能量的「動態油畫」「活動雕塑」等頗具儀式感、經典感的場面,也是對舞台視覺的美學重塑。

《輔德里》邀請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青年作曲家李京鍵創作了一部「兩小時的交響樂」。年輕的編創團以敘事空間構架舞台空間,從建築「破圈」舞台,以多媒體演繹跨越時空。

《輔德里》中國美院主創團隊(受訪者供圖)

90後向「90後」深情致敬

陳獨秀、李達、王會悟、王盡美、毛澤東、楊開慧、蔡和森、向警予與第一份黨章的守護者張人亞等是劇中主要人物。牟森說:「歷史本身就有一種巨大的命運感,開天闢地,奮不顧身。」 一百年前那群優秀的年輕人,在救亡圖存之際,他們作出了個人的選擇、黨的選擇、近代中國的選擇。這群年輕人在尋找着國家、民族和個人的出路,同時,他們也在生活,有着自己的愛恨情仇,也有年輕人的激情昂揚,他們的青春、理想、信念和初心是如此動人。

「有些英雄人物的作品看起來不可信,是因為他們身上沒有人的脆弱。」2020年碩士畢業於中國美院空間設計與敘事工程專業、《輔德里》的編劇及主題曲詞作者吳冰認為:「其實他們在成為英雄之前,都只是一個個普通人。」所以,90後編創團隊達成一致——要先平視英雄,把他們當做普通人,才能感受到他們做出的犧牲有多重。劇中表現了黨章守護者張人亞的故事,二大會後,他把黨章等一批珍貴的建黨歷史資料藏在一隻舊皮箱里,交到了父親手中,在老家寧波珍藏了30年。張人亞的父親和家人,未必懂得馬克思主義,只是出於對兒子的無條件信任,才幾代人守護這份珍貴的文本。「這是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血肉之情,從這個層面切入,大家就能感受到犧牲有多重。」

從編劇、舞美燈光設計到多媒體設計、展覽設計等各個團隊,這支主創團隊平均年齡28歲。在決定接受《輔德里》項目後,牟森第一時間就帶領團隊參與進來,初次參觀二大會址時,90後們就發現,一百年前,那些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人們主要也是「90後」,團隊的初心由此而發:「讓我們90後致敬『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