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世代漢服熱 穿出文化自信

穿漢服已成為年輕人追逐潮流的生活方式(大公報記者向芸攝)

(大公報記者 向芸)烏髻珠釵、廣袖長裙,白衣皂靴、衣袂飄飄,在「漢服第一城」成都,不經意間就能見到身着漢服的年輕男女。在漢服愛好者、「重回漢唐」漢服品牌創始人「綠珠兒」看來,全國的「同袍」從幾百人增長到幾百萬人,穿漢服甚至成為年輕人追逐潮流的生活方式。在呂曉瑋看來,90後、00後喜歡穿漢服,是中國文化自信的一種表達。「隨着越來越多人了解認可漢服,漢服所代表的中國文化、中國審美會傳播得更廣。」

「綠珠兒」原名呂曉瑋,2004年在男友孫異的介紹下,第一次接觸到漢服。彼時,孫異正「混跡」於一個名為「漢網」的論壇,對漢民族的歷史和服飾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而他當年所創作的歌曲《重回漢唐》,後來則成為了漢服復興主題曲。「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自小喜愛古典文化的呂曉瑋「入圈」後,很快就迷了進去,並成為復興漢服的志願者。2005年,呂曉瑋在「漢網」上花了700多元(人民幣,下同)定製漢服。等待半年多之後,她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套漢服。她至今仍清晰記得第一次穿漢服出門的情景:剛出小區大門,就有兩個出租車司機因為看她的「奇裝異服」而差點追尾;在公交車上,也有乘客悄悄討論,她到底是日本人還是韓國人。「我當時很大聲地告訴她們,我是中國人,穿的是漢服。」第一次穿着漢服逛武侯祠,當看到塑像上的衣服也是交領右衽時,呂曉瑋在一剎那間感受到了文化的傳承。

「希望大家買得到看得見」

此後,呂曉瑋經常會穿着漢服參加元宵節、七夕節等活動,並向周圍的人介紹漢服的各種知識。在這一過程中,經常有人問她哪裏可以買到漢服。被問的次數多了,她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漢服不能讓大家看得見、買得到、穿得上,那復興漢服就沒有基礎。而當呂曉瑋和孫異2006年穿着漢服去民政局領結婚證,又穿着漢服辦婚禮、度蜜月後,她發現大家認可了漢服之美。「領證時工作人員和我們合影,婚禮時大家跑到舞台邊圍觀,蜜月旅行時當地人都誇衣服好看。雖然大家不知道漢服背後的文化,但能欣賞漢服的美,這給了我信心。」於是,她和孫異商量,決定以「重回漢唐」為名開一家漢服店。懷揣着包括結婚禮金在內的5萬多元積蓄,呂曉瑋辭去電視台的工作,於2006年12月在成都文殊坊開了內地首家漢服實體店。見證「漢服熱」傳達中國審美之同時,呂曉瑋從以前的漢服推廣活動參與者,逐漸變成組織者。

全年漢服銷售破45億元

穿漢服放河燈、穿漢服祭屈原……參與人數從最初的10餘人,發展到後期的上百人,沉浸在漢服「圈子」10餘年,「同袍」的增多,只是呂曉瑋見證「漢服熱」的一個縮影。據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到2019年,全國漢服銷售額從1.9億元到突破45億元,已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市場。「漢服跨越3000多年,款式、色彩、裝飾紋樣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與漢服相碰撞,形成了獨特的中國審美。隨着越來越多人認可漢服,中國的傳統禮儀和文化也在潛移默化地進入人們生活中。」曾經以為要花30年甚至50年時間才能普及漢服的呂曉瑋,沒想到漢服只用了十幾年就火爆全國。儘管仍在「摸着石頭過河」,但她和同袍們想要找回自己民族服裝、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傳達中國式審美的初心一直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