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博士:「一國兩制」是解決意識形態紛爭的鎖匙

「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今日在香港舉行。(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今日(12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李浩然博士發表題為《學習型政黨: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的書面發言,指出「一國兩制」是解決意識形態紛爭的鎖匙,「一國兩制」的核心理念是民族復興和國家發展,從「一國兩制」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學習型政黨。

李浩然博士(大公文匯網資料圖)

以下是全文:

一、引言

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當年經歷百多年英國殖民佔領統治的香港問題,並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衝突對抗,而是二者如何共容於「一國」之中的問題。「一國兩制」便是解決該意識形態紛爭的鎖匙。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國際關係處於冷戰緊張局面,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相互競爭,基本上是沒有鬆綁的餘地。就在這個時候,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率先解決了香港和澳門前途問題。鄧小平曾經說過:「如果『一國兩制』的構想是一個對國際上有意義的想法的話,那要歸功於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用毛澤東主席的話來講就是實事求是」。

一輪朝陽在東方噴薄而出,曙光照耀維港兩岸(新華社)

二、認識運動

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認識運動不斷反覆和無限發展,這是人類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也是人類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建黨以來,憑着理論聯繫實際的求實作風,一直帶領人民走過從公有制加計劃經濟,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以至最終在進入「小康階段」之後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

面對香港問題,正是西方新自由主義開始在全世界興風作浪的時刻。1979年上台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有一句口頭禪:「你別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這句「別無選擇」所指的是,除了資本主義,世界已別無選擇。上世紀80年代中後葉,日裔美國人福山更把撒切爾夫人的「別無選擇」上升到了歷史哲學的層面,發表了一篇題為《歷史的終結》的論文。

面對西方世界與社會主義水火不容的國際環境,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以「一國兩制」來解決香港前途問題。「一國兩制」從誕生到實踐,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人能夠不斷對變化的世界、新來的問題,做到重新認知,實事求是。香港問題能夠和平解決,有賴於對立雙方共存的統一,而非壓倒性地否定和批判,這需要有更新、更高的視野。也正是由於西方世界的傲慢,矇蔽了他們看到中國共產黨能夠提出以「一國兩制」來解決香港問題的視野。

「一國兩制」的提出,源於對社會主義本質的再認識,以及對資本主義的重新認知。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只要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無論是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資本主義制度,目的都應該是為了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生活。兩種制度既按照社會情況發展,更可以相互交叉學習借鑒。這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十幾億人口的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下,「一國兩制」的核心理念,就是民族復興和國家發展。

三、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愛學習、不斷學習的政黨

從「一國兩制」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學習型政黨。學習在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沒有這種學習傳統,就不會發生上述對兩種主義的再認識,也就不可能提出並實踐「一國兩制」。

事實上,除了在中國,你不太可能看到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經常組織學習和上課的畫面。學習型政黨需要具備世界眼光,無論是「一國兩制」的實踐,還是中華民族的獨立富強,都不是脫離世界而孤立存在的。

學習型政黨更需要堅守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是開放、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根據不同時代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提出適應中國實情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學習型政黨的特質,為中國共產黨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提供了土壤。這個歷史成果,更已載入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

走過百年,繼續堅持不斷學習,才能保持中國共產黨的獨特性、年輕和活力。這對於當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帶來的新形勢劇變,跟提出並實踐「一國兩制」同樣重要和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