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炒作「實驗室洩毒論」 損與華學術合作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美國總統拜登上月底指示情報部門進一步調查新冠病毒起源,許多西方國家紛紛跟隨,企圖炒作「實驗室洩毒論」,然而美國政界藉機將矛頭對準中國,卻嚴重威脅中美學術界多年來良好的交流互動。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許多科學家都擔憂與中國的學術合作,將深受政治紛爭影響,或阻礙未來共同應對全球疫情。

報道指出,中美學術界科研合作已有多年歷史。中國寧波諾丁漢大學商學院教授曹聰領導的研究顯示,於2005年至2017年間,中美學者在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目便增加約5倍。2010年至2017年間,曾到訪中國的美國科學家數目亦增加近一倍。

研葉酸減缺陷嬰 流感針效力飆

中美學術界良好合作成效顯著,部分成果更有深遠影響。在1993年至1995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中國展開研究,發現婦女若在受孕前後28天內服用葉酸,有助降低新生嬰兒先天缺陷率。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其後根據研究,要求食品生產商在主食中添加葉酸,美國有先天缺陷的新生嬰兒數目每年便減少約1,300人。

曾任職國務院的美國維拉諾瓦大學政治學教授塞利格松據此表示,美國民眾習慣諮詢私人醫生,各個州份統計數據也非常複雜,難以整合,可以說如果沒有與中國合作,CDC該項研究不可能在美國做到。

報道亦指出,美國CDC與中國國家流感中心早於2004年便簽署合作協議,推動對季節性流感病毒的研究。其後10年間,美國協助中國培訓近2,500名科學家,在全國建立數十間實驗室。在兩國共同努力下,流感疫苗效力成功從10%增至超過50%。

俄亥俄州大學公共事務教授瓦格納研究則發現,在2020年首3個月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中美研究冠狀病毒的論文數量有所增加,然而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公然誣衊中國播疫,更推動「中國行動計劃」,以「涉嫌洩密」為由大肆打壓與中國合作的美國科學家,令眾多優秀科學家無辜受害。

大學管理層受壓 阻項目推進

杜克大學創意政策中心執行主任西蒙認為,原本安全的學術合作項目,恐因政治壓力陷入風險,許多大學管理層在壓力下,只能阻止項目推進,避免捲入任何「科學家從事非法活動」的紛爭。

塞利格松更批評稱,美國過度關注新冠溯源議題,甚至藉機大肆炒作,很可能危及有助防止下一次全球大流行的研究。塞利格松指出,針對流感的研究已表明病毒監測工作非常關鍵。今次新冠疫情後,中美合作研究冠狀病毒,對防疫工作將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