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音樂人林健華:人人都有機會做主角

  圖:由林健華(中)擔任主席的粵港澳青年演藝創意聯盟,助力香港青年導演電影夢想。/大公報記者胡若璋攝

(大公報記者 胡若璋)熱門的BGM(背景音樂)能幫普通人引千萬流量做紅人,也能撈起粵語老歌齊翻紅。莫文蔚的《忽然之間》、陳奕迅的《與我常在》等,都登上粵語歌BGM熱搜榜單,這些全都出自香港音樂人林健華之手。

移居廣州八年,從港樂黃金年代成長起來的高產音樂製作人林健華,一直主張「旋律即顏值」,更明白個人IP的影響力。久居內地的林健華感慨:這個時代沒有懷才不遇,人人都有機會做主角。

「我好像又『火』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在抖音等短視頻社交平台,粵語老歌如《忽然之間》《與我常在》《我的快樂時代》等,齊齊成為抖音熱搜的BGM(背景音樂)。彼時,「宅家」的林健華無意中登錄抖音,一波又一波熟悉的旋律向他襲來。

「這不就是我作曲和編曲的歌嗎?」帶着這樣的好奇,他也一度流連抖音幾個鐘。不過,林健華的沉迷,帶着一份學習和鑽研的勁,他試圖了解短視頻社交玩法背後的商業邏輯。

「旋律即顏值」

從港樂黃金年代成長起來的音樂製作人,林健華積攢了不少技巧性的流行公式。林健華認為如果用人去比喻歌曲,旋律就是一個人本身的樣貌輪廓,而歌詞則如同人的思想內涵;「旋律即顏值」這個概念,在入行前他便無師自通。誠如外界評論他的作曲,副歌部分總是琅琅上口,容易共情且百聽不厭。

翻開林健華的作品履歷,可謂星光熠熠。梅艷芳、劉德華、陳奕迅、古巨基、莫文蔚都是他合作過的香港流行樂壇知名歌手。在他已完成經典曲庫中,製作的歌曲超過350首,僅專輯製作就有超過50張。

回看音樂製作的成績,林健華表示,早在十三四歲就明白,自己有一定的天賦。當年他作為新人在音樂起步製作階段,可謂如有神助:1997年還是新人的陳奕迅需要推出新專輯,第一首主打歌《與我常在》採用了林健華的Demo(樣本唱片)。而這首歌曲卻是林健華在睡夢中,迷迷糊糊寫出來的。憑藉這首歌,新人陳奕迅順利突圍,林健華也成功拿下香港電台原創歌曲大獎。

《與我常在》夢中浮現

一炮而紅,邀約寫歌的歌手絡繹不絕。外界總想像,為這麼多流行歌手寫歌,他的生活一定流光溢彩。「我當年只會埋頭搞創作。」林健華透露,維持高產的十多年間,還同時創辦了拾點音樂,致力發掘和培養了不少有才華的唱作歌手和幕後音樂人,其中包括張繼聰、周國賢、小克、張家誠等;他的生活軌跡除了工作室就是睡覺的地方,每天睡三四個小時。

到了2010年,時任金牌大風大中華區音樂及藝人發展顧問,林健華除了音樂創作,還需要負責藝人管理和內地市場的拓展。與此同時,他也開始放眼內地蓬勃發展的音樂市場。

帶着對正餐正點吃好一日三餐的嚮往,他放下了在港日夜顛倒十幾年打下的漂亮成績單。八年前,林健華從「透支」的生活中開脫出來,前往廣州置業安居。一度他也曾糾結於京穗兩地的選擇,最終同宗同源的廣州戰勝了資源圈堆積的北京。「我的歌曲作品有一半是粵語,有一半是國語。」林健華相信,在廣州做好粵語歌的同時,也可面向內地做好國語歌的創作。

初到廣州的前幾年,林健華出走「音樂圈」,關閉了外界合作邀約的通道,專心享受一日三餐帶來的美食慰藉,還順勢跨界做起了餐飲、酒吧合夥人。搵錢、生活兩手抓,林健華一張一弛,休養生息了三年。但還是按捺不住技癢,他漸漸回歸音樂圈。現實的難題也有不少。2013年微信面世,2016年抖音上線。科技進步,社交平台都有了自己的玩法。全民娛樂的風潮中,「爆款」開啟了它自下而上的破浪之旅。

「曾經港台樂壇的經驗已經不適合照搬。」林健華自問過許多次,內地的流行音樂市場很大,自己是否還有能力把它啃下來?拋下傳統創作經驗的束縛,以及對快餐歌曲的成見。林健華對流量這把雙刃劍有了自己的註解:一個素人玩好了幾首熱門BGM,一夜之間可變百萬級紅人。相比於曾經需要從上而下,層層包裝才能出道的藝人來說,現在的年輕人踏平了「百花齊放」的高門檻。

為國潮注入新內容

「每個時代都會有一種新的商業邏輯和玩法。」林健華告訴自己,只需保持自己的專業性,借助平台流量向前衝,那麼作為一枚「老薑」依然可以志在千里。他的J10音樂娛樂獨棟工作室,和廣州地標「小蠻腰」隔江而望。這裏每月都有影視、音樂項目的主題發布或分享會,在粵港澳青年演藝創意聯盟推動和支持下,儼然成為粵港青年的「夢想加油站」,在此完成牽引、匹配的項目啟動程序。

回到自己的創作日常,林健華的工作行程表中,70%的時間圍繞「大灣區時代新粵語歌的培育和發展」有關項目有條不紊展開。另一邊,他也拿出30%的精力挖掘內陸腹地的非遺、民俗。在各地文旅熱潮的推動下,他希望用流行音樂的文化密碼為國潮注入新內容。

久居內地的林健華感慨:這個時代沒有懷才不遇,人人都有機會做主角。所以,當下還有件要緊事:全力做好個人的IP,把事情做得更有影響力一點。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全新賽道|為黃河譜新歌 年輕人喜聞樂見

圖:2020年,J10音樂派亮相「抖in廣州」活動。

五月的中下旬,林健華先後兩次前往河南鄭州,參與最新創作《黃河之歌》的發布和推廣。通過在豫朋友的牽線搭橋,當地政府向林健華發出邀請,為黃河創作一首新歌。

在寫這首新歌之前,黃河在香港音樂人林健華眼中,只有一個「中華民族母親河」既定認知。這條被賦予民族精神與歷史文化的河流,到底又有怎麼樣的「前世今生」呢?林健華翻書找資料,上網搜索各類和黃河有關的素材。

「你可知道,黃河在300萬年前還只是幾個小湖泊。兩三百萬年前,分散的湖泊如串珠一般連成了最初的河道,而直到120萬年黃河才最終流向大海。」了解到黃河自身的一個成長過程,林健華腦海裏蹦出的第一個詞就是:「不容易」。這也成了他歌曲創作的基調。

「這也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眼前習以為常的東西,並非都是現成的。」林健華說,就好比當下融合建設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從設想到概念最終發展成框架落地實施,如今正需要大家在各自的行業一磚一瓦去建設和發展。

地方劇種結合流行音樂

而在《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4周年前夕,他又用粵式Punchline(Rap歌詞的亮點)「表白」大灣區,為「9+2」組合創作一首Hip Hop(嘻哈音樂)。

此類創作邀約,也為林健華打開了全新賽道。近期,內地不少省市政府部門邀請他為當地的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題材,插上流行音樂文化的翅膀。「這為我找到了空白市場的創作方向。」林健華到過內地不少城市,對三四線城市留存的民俗、非遺的項目,興趣尤為濃厚。

「豫劇、粵劇這些地方劇種,我也正在嘗試和流行音樂做一些結合,找到合適的連接點創造一些新的內涵元素,讓年輕人喜聞樂見。」

合作無間|《必殺技》:為古巨基量身定做

圖:錄音室裏的林健華。

談到合作最長久的歌手,古巨基是一個。

「他的每一張專輯至少有一兩首作品或者主打歌,我都參與其中。」林健華記得,2003年,古巨基從內地拍完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回到香港,想要唱歌出新專輯的心願非常迫切。當時古巨基找到林健華邀歌,想要一首適合他的主打歌。「我當時心裏就想着必定要創作一首『必火』的歌給到他。」

可一首歌怎麼才能紅呢?林健華說,歌會不會紅,與是不是作主打歌、能投入多少資源來做、是誰來唱都有直接關係。但最後能否如人所願必火,很多時候也都是機緣巧合下的天命。自爆相信天命的林健華卻應承下來。

每首都有真感情

寫這麼多歌,每首都有真感情。林健華結合了自己當下的一些情感故事做出了一個Demo,但只有前半部分比較滿意。後來,他想到自己寫過且私藏的一首歌的副歌非常悅耳,意外發現與Demo的主歌完美銜接,最終融合出來一首《必殺技》Demo交給古巨基。旋律、歌詞,互為表裏。演唱者,決定了歌的氣質。最後這首由林夕作詞、林健華作曲,古巨基演唱的《必殺技》成為熱門主打歌。至今,也是古巨基被翻唱最多的一首歌曲。

和古巨基合作的過程中,還有一首歌也有不少故事可以翻出來。

《眼睛不能沒眼淚》這首歌的誕生也是為歌手量身定做的。

莫文蔚的《忽然之間》火了之後,古巨基很喜歡這首歌的細膩情感。再次向林健華表達,想要有這樣一首感性氛圍的歌曲。

這首歌的第一個Demo出來,交給古巨基時,他也向林健華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有更多感情的發揮空間。如此,來來回回修改好幾次。「我都樂意配合。」合作過的歌手越多,林健華明白一首歌的誕生之初,總會有方方面面的意見出來。《眼睛不能沒眼淚》也前前後後做好幾個版本,最後大家選擇了如今面世的版本。「很幸運,這首歌面世後也都有很好的成績。」林健華補充道。

音樂人簡介

圖:林健華接受大公報專訪,談移居廣州8年的生活故事。/大公報記者胡若璋攝

林健華(Joanus Lam),1969年9月出生於香港,自小受到家中長輩熱愛音樂的薰陶,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中學三年級開始投稿參加歌曲創作比賽,自此確定了音樂事業乃終身目標。

代表作包括陳奕迅《與我常在》、《我的快樂時代》,古巨基《必殺技》、《眼睛不能沒眼淚》,張學友《有病呻吟》,杜德偉《情人》,莫文蔚《忽然之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