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衫製作和天后誕入選國家級非遺

  圖:圖為2018年香港博物館節開幕特備活動中,模特展示中式長衫。\網絡圖片

(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國務院近日批准並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85項,並對前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中的140項進行了擴展。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在10日舉行的國新辦吹風會上介紹,今次項目遴選主要呈現關注少數民族非遺項目,兼顧區域協調發展,關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等特點。香港特別行政區申報的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香港天后誕,澳門特別行政區申報的土生土語話劇、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和澳門土地信俗等5個項目全部列入名錄。

據悉,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和香港天后誕已於2017年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長衫在上世紀20年代首先在上海流行起來,隨後迅速在香港普及,深受民眾喜愛。此後,大量江浙及廣東的裁縫師傅來港執業、授徒,不斷優化裁縫技術,並融合東西方設計,逐漸孕育出具有港式特色的長衫風格。

男裝長衫在新界傳統宗族社會中是身為父老的象徵,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女裝長衫,又稱作「旗袍」,一般認為是從清朝服裝演變而成的一種服飾。1950年代的女裝長衫融合了西式裁剪手法,強調胸及腰部線條;1960至1970年代以後的長衫線條相對自然。

裙褂則是新娘出嫁的傳統禮服,圖案以龍、鳳為主,或以膠珠、膠片、水晶石等鑲成各式吉祥圖案,如牡丹、蝠鼠、蝴蝶等,傳統上以手工製作。時至今日,香港長衫文化已成長了近一個世紀,長衫製造業也見證了香港社會文化及歷史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