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延續文脈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6月16日開館

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介紹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情況 (記者陳旻攝)

(大公文匯網 記者 陳旻)6月10下午,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在江蘇省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披露,中國首座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社會教育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運河主題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定於6月16日開館,將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展現大運河歷史文化,充分彰顯大運河的千年底蘊、時代價值、當代形象。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徐寧介紹道, 2017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9年,中辦、國辦出台《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將大運河江蘇段確立為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明確要求在揚州建設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選址在揚州三灣古運河畔,總佔地約200畝,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以新唐風建築融合傳統與現代之美,主要包括展館、內庭院、館前廣場、大運塔和今月橋五個部分。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目前已徵集到從春秋至當代反映運河主題的古籍文獻、書畫、碑刻、陶瓷器、金屬器、雜項等各類文物展品1萬多件(套),並設置「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2個基本陳列和「運河上的舟楫」「世界運河與運河城市」等9個專題展覽,生動展現了中國大運河在國家治理、文化融合、對外交往、河工技術、交通運輸等方面的中國智慧,是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楊志純還特別介紹了館內展陳項目突出活態化展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的開封州橋遺址古汴河河道剖面(長25.7米、高8米),安徽省博物館文物考古研究所支持的宿北運河遺址出土的石鉚釘,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的回洛倉碳化粟米等文物,都陳列在大運河博物館。

「觀眾在展廳不僅可以看到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前世今生』,還能感受到運河沿線水利工程、漕運鹽利、飲食風物、舟船樣式、市井生活的自然生態,體驗到中國大運河流域的歷史積澱和人文風貌」,楊志純說,「這是不可移動文物活化利用的又一生動實踐。」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陳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