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法治穩定令港金融中心地位堅如磐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報告,肯定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隨着香港國安法出台實施、完善選舉制度的立法圓滿完成,香港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步伐加快,國際金融機構、企業紛紛擴張在港業務,香港作為聯繫內地和國際金融市場的橋樑角色更吃重。IMF的報告再次證明,保持法治穩定才是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石,特區政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努力提升施政效能、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能進一步保障香港繁榮穩定。所謂「落實香港國安法嚇走外資」之說已不攻自破,「香港優勢不再」更是杞人憂天。

香港國安法落實後,《金融時報》曾引述消息人士指,多家金融機構總部及從業員相繼撤出香港;今年3月,全國兩會討論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立法時,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的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竟然將香港剔出名單,基金會聲稱的主要理由是香港經濟政策明顯受中央控制,香港過去兩年失去政治自由和自主,與其他中國城市如上海、北京無異;今年5月,香港美國商會的調查聲言,42%受訪會員考慮或計劃離開香港,當中62%人表示香港國安法令人不安,逾40%人對香港未來競爭力感到悲觀。

香港堵塞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和制度漏洞,反而削弱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動搖國際投資者的信心?IMF發表的最新報告,是對「看衰」香港言論的有力否定。報告指出,在龐大外匯儲備支持下,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繼續為金融穩定帶來支持;香港具備健全的規管和監管政策框架,且行之有效;報告指,基金組織嚴格的壓力測試顯示,香港金融體系在極端嚴峻情況下仍維持穩健強韌。

報告列舉了眾多支撐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元素:擁有世界上其中一個規模最大的金融業,是多間具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盈利和總資產主要來源地;香港作為全球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於2019年管理資產額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十倍,擁有全球最大股票交易所之一,市值達6.1萬億美元,也是亞洲區內最大的外匯掉期市場。

報告是上月21日經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討論後通過。基金組織代表團2019年9月訪港,今年2月和3月以網上形式與政府當局、金融監管機構和市場參與者進行討論。報告得出上述結論是經過實地考察、廣泛討論綜合而成,是對香港金融體系公正持平的評估。

香港恢復法治穩定,金融機構正用行動對香港投下信心的一票。儘管疫情造成嚴重經濟影響,但高盛集團、花旗集團、瑞銀集團等國際大行今年在香港招聘數百人,高盛預計今年在香港招聘人數將增長20%。去年在港營運的內地和海外企業共有超過9,000家,其中1,500家是地區總部,各地企業對香港營運環境的信心之強顯而易見。全球資產管理公司松橋投資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安東尼·法索(Anthony Fasso)表示,「香港仍將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國際城市,是全球最大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系之一。」

香港社會重回正軌,加上與內地關係密切的優勢,令香港作為國內外全方位交流的橋樑角色更凸顯。國際金融市場數據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大多來自內地的公司通過在香港上市籌集的資金,比過去4年同期的總和還要多,大中華地區的併購交易亦是2018年以來最高的。世界各地的企業正以敏銳的市場觸覺和行動,快步進入香港市場,希望在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中搶佔先機。在基本法、香港國安法的保障下,「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香港自由開放、與國際社會高度接軌的特色不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堅如磐石,進一步實現良政善治更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