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我給下屆特首政綱提建議

文/關品方

港人對特區的教育界改革有極大期望。這界別影響市民的思想方法和行為取向,十分重要。教育、文化、衞生和體育事業,四者之間有其互相交接的協同性。最好是分別有4個政策局(文化局有待設立) ,在這4局之上有副司級高官統籌協調。教育和文化、衞生和體育,這4個領域息息相關,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互動,有共同理念和發展方向,目的是要不斷增強港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育是香港特區各項公共事業的重中之重。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要從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制定香港教育的方針,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培養新一代有道德修養的香港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發揮教育在培育和踐行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作用,深化學校在歷史、文化和思想三方面的課程改革創新,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和美育,廣泛開展勞動教育,與大自然對接,和社區有互動;要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優化同新時代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完善港人終身學習推進機制。特區政府要勇於承擔,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研究型大學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技術攻關。產學研一體化,要與大灣區高度融合,立足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加快形成點線面結合(大專院校在省港之間互設分校,教學交流、課程合辦、項目協作)。科學技術無國界;特區要中外呼應和東西呼應,建設國際教育發展空間,發揮「兩制」互補的窗口作用;要提升教育服務於區域發展戰略的水準,落實香港作為華南區域國際教育樞紐的策略;要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增強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重點在教育創新,效果是創新教育。總而言之,要推動教育改革 2.0。

在硬件基建方面,香港的教育水準不差,在運作體制方面,並非一無是處,問題出在缺乏強勢有為的領導團隊。教育界需要有真正具魄力的、有新時代感悟的蔡元培式的教育家領軍,如果環顧左右無此人,估計要向中央請益,特區政府可考慮成立創新教育發展改革委員會,邀請境內外真正的專家顧問提意見。勇往奮進以赴,癉精瘁力以成,力疾從公,事急從權,一切視乎下屆特首的魄力。估計特區政府如有謙虛之心,應不會堅持「行之有效」,而拒絕發展改革。

特區政府素來缺乏文化政策。新冠疫情讓港人措手不及,要及時全面檢討衞生政策。港人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體育是提高港人健康水準的重要途徑,估計下屆候選特首在文化,衞生和體育這三方面也會出台新政策,以後再說。

港人習慣了以私有制為脊樑的資本主義制度,對資本和市場的壟斷和放任習以為常,對其缺點和不足,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自利主義,權益至上,保衛自我及集團利益,凌駕於公眾集體利益。尤以專業界為然,考慮問題以自己為優先,就如同特朗普提出所謂「美國優先」,本質一樣,拜登蕭規曹隨,仍然是這一套想法,問題出在哪裏?以損害大眾的集體利益為代價,只求保護自己利益,這絕對不可接受。港人固然應該努力發展自己,照顧自身的福利,但不應損害整體的利益。

中美之間的抗衡,戰後以來長期對峙。從2008年起,美國最初認為中國是戰略對手,發展到遏制中國,進而抵制中國崛起,如今更變成凡事均反對中國,最新的趨勢是「中國威脅論」,甚至「中國共產黨威脅論」,新疆種族滅絕、新冠病毒來源、知識產權偷竊,不一而足,層出不窮,敵視的態度越來越赤裸裸,使用的語言越來越不恰當。拜登上台後,美國更試圖建立一個反華聯盟,說服其「盟國」加入。美國在這個過程中的不斷努力,與他們的期望背道而馳,效果適得其反,不但沒有能夠說服歐盟、印度、日本和韓國,反而製造了內部分裂。美國更嘗試在中東尋求阿拉伯世界支持反對中國,正積極煽動反華情緒,用盡一切可用的工具、平台和機會進行反華宣傳。新冠疫情大流行帶來災難,威脅全球人類的生命安全,美國在這場疫情危機中反而更多地着力反華議程。相反,中國努力拯救人民的生命,精準扶貧脫貧,防止返貧,抗疫防疫一個也不能少,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成就和胸襟。「一帶一路」和各國互動合作的倡議,中國正在促進不同文化和民族間的理解與和諧,最終為全球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

這是新時代的大格局,分別在天下為公,命運共同,是反對和抗衡已走到帝國主義末世階段的私有制度。港人在這個新歷史階段,對「一國兩制」的真正意義要有全新的認知,及時糾正航向。這可能是下屆特首候選人之間最硬核的差別,在教育、文化、衞生和體育事業發展的政策上,如有分歧,不在細節,而在是否「天下為公,大公小私,樹道德修養,立有志新人,開放競爭以壓抑壟斷,改革體制以調節市場,群眾路線,貼地施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 。

由於工作關係,本人經常往返內地。據本人觀察,儘管手機信息氾濫,內地的民間輿情並沒有任何過激的反美情緒,公眾要麼親美,要麼中立,但很少盲目反對美國。中國政府對美國的異常行動給予回應,非常精準,非常禮貌。中國從來不是一個咄咄迫人的國家,回應的方式、採取的語言、表達的語調,與美國截然不同。港人要通過旅遊認識中國,自可看出內地同胞是多麼友好、和平、理性、斯文,港人要充分認識祖國,才能夠對新時代作出正確的判斷,在大是大非面前,誰對誰錯,其實十分容易明辨。候選特首的政綱在這些方面宜多作思考,有效地讓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融入到內地去,那怕只是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