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 | 時隔六個月,總書記再次考察這個重要工程

5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淅川縣,先後考察了陶岔渠首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和九重鎮鄒莊村,聽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運行和水源地生態保護等情況介紹,了解南水北調移民安置、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移民增收等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總書記半年來第二次考察南水北調這一重要工程。習近平總書記為何如此重視南水北調工程?這一工程有多重要,多年來為南北方均衡、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哪些重要貢獻?跟着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一起了解。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

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

總書記此次考察的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這裏水資源豐富,境內共有467條河流,丹江、鸛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縱貫全境。從南水北調構想提出,淅川便與這個「國字號」工程緊緊牽連。為了國家工程,丹江口水庫蓄水至170米,淅川縣在半個多世紀內經歷了兩次庫區大移民,累計移民約40萬人,他們拋家舍業,書寫了大愛報國、忠誠擔當的淅川移民精神豐碑。淅川也成為河南省唯一移民遷出縣和全國第一移民大縣。

為什麼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中國水資源短缺,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準的1/4,且時空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黃淮海流域是我國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矛盾最為突出的地區,2000年數據統計顯示,黃淮海流域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21%,其中京津兩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14.3%。

為緩解黃淮海流域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南水北調工程正式實施,從水量相對充沛的長江流域向這一地區調水。

南水如何送到北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網站圖

經過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勘測、規劃和研究,在分析比較50多種規劃方案的基礎上,分別在長江下游、中游、上游規划了三個調水區,形成了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構成我國中部地區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南水北調工程有多難?

南水北調由150多個設計單元工程、2700多個單位工程組成,且建築物種類眾多,技術要求高,面臨着很多技術難題。比如:丹江口大壩加高,既要加高又要加厚,怎樣保證新老混凝土連接、聯合受力?中線穿黃工程,如何從黃河底下複雜地層中開鑿數千米的隧洞,承載內外水壓,克服以往盾構施工尚未遇到頑石、枯樹等,並保證隧洞不漏水?……

南水北調工程困難重重,經眾多專家長時間論證和設計,直到2002年末才正式開工。

南水北調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水動能」

南水北調擴大了水系循環範圍,產生了重要的生態效益。得益於南水北調工程,滹沱河在斷流近40年以後實現了複流,滏陽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也達到1.7米,南拒馬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達到1.08米。

南水北調工程從根本上改變了受水區供水格局,同時也推動了受水區產業結構優化。比如在受水區實行區域內用水總量控制,加強用水定額管理,帶動了高效節水行業發展。在發展高效節水行業的同時,受水區還深入開展治污。據統計,僅東、中線一期工程建設期間,沿線省市共關閉污染較嚴重企業達500多家。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讓高質量發展底氣十足。

此外,在改善飲水質量、修復生態環境、優化產業結構同時,南水北調還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了水資源支撐。

「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南水北調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正如總書記就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所說,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希望繼續堅持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加強運行管理,深化水質保護,強抓節約用水,保障移民發展,做好後續工程籌劃,使之不斷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