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我們成功了!」

(大公報記者 何德花、蘇榕蓉)在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歷練十年後,「黃金調試員」吳新義迎來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轉戰「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在世界核電領域,「華龍一號」是全新的三代核電堆型,「很多工作是摸着石頭過河。」作為福清核電調試領域的「帶頭大哥」,從「華龍一號」第一根管子入土到成功投入商業運營的兩千多個日日夜夜,吳新義帶領平均年齡三十出頭的年輕團隊,負責參與了大大小小上千項調試試驗,確保「華龍一號」成功建成,打破了核電史上「首堆必拖期」的魔咒。「不辱使命,與有榮焉,『華龍一號』國之重器,我們幹成了,非常自豪。」

在福清核電,36歲的吳新義是調試團隊的「定海神針」。「我們福清核電公司員工平均年齡不到三十,只要有他在,大家就安心。」吳新義的同事劉華剛說,他有使不完的勁,永不疲倦。

福清核電站位於福州福清市三山鎮前薛村,共有6台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1至4號機組為二代改進型壓水堆M310,5、6號機組為「華龍一號」。十幾年間,吳新義從1號機組一直幹到了6號機組。

「有些調試試驗風險很高,且沒有成熟經驗可參考。」吳新義的調試管理工作,就好比新房裝修,調試過程就是對新房(華龍一號)內所有設備進行驗證。「做『堆內構件流致振動測量」的時候壓力很大,稍有閃失,會毀掉『華龍一號』的一回路。」

一回路是「華龍一號」的血液循環系統,核反應堆就是「華龍一號」的心臟。吳新義說的「堆內構件流致振動測量」,就是通過在核反應堆內安裝一些臨時測量儀,來測量、檢測核反應堆運行是否正常。「運行中如果有一個測量儀器脫落,就會造成其他重要設備損壞,甚至整個一回路報廢。」

提前兩年預演 保萬無一失

為了這個測量,吳新義帶領團隊提前兩年進行預演,對試驗規程、操作票、風險預案進行沙盤推演和模擬機演練。最後,試驗一次性成功。「在反應堆裝上核料之前,這些測量儀被拆卸下來,全都完好無損,方案很周全,所有辛苦都值得。」說起兩年的艱辛,吳新義淡淡地說: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採訪吳新義時,正值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核電廠核廢水排入大海,再次引發世界對核安全的關切。吳新義介紹,福島事故因應急柴油發電機被水淹,供電功能喪失,全廠斷電狀態下導致堆芯無法冷卻,引發堆芯熔化、氫氣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質向環境釋放。「『華龍一號』配置了兩台移動式應急柴油發電機。」

一開始,在對應急柴油發電機調試測試時發現試驗結果無法滿足設計要求。80多天裏,吳新義和他的團隊泡在工地上,不斷與設計方、生產方來回研究、調整,「最後我們發現,是廠家對設備接口部位的設計理解存在偏差,導致接口出現問題。」事實上,整個「華龍一號」涉及5300多家設備供貨廠家,各項組件共計6萬多台套設。

2020年春節,正值「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熱試的關鍵時期,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力計劃。吳新義從年前便堅守第一線,吃住都在現場,既要忙着調試,又要研讀、消化廠家的外文資料等,這樣帶領團隊連續奮戰了38天,圓滿完成既定調試任務。「那段經歷刻骨銘心,不僅兄弟們拚命,家人也默默給予最大支持。有妻子主動回娘家待產、有妻子一人帶兩個幼子的,毫無怨言,非常感動。」吳新義說起兄弟們,眼濕濕。

磨劍十年 培訓費高於飛行員

風險最高的調試是反應堆裝上核燃料後的調試試驗。「可參考經驗不多,需要一步步『度身定製』。」

為了這個試驗,2016年起,吳新義就帶領他的團隊着手準備。一遍遍的推演、答辯、完善。「最後我們編寫的調試程序,沒參加過核電調試的人只要按程序操作,都不會出錯,更不會導致設備損壞。」吳新義說。

十幾年如一日的勤奮、嚴謹,吳新義不僅成長為福清核電調試領域的「帶頭大哥」,還通過了工程師評選和操縱員考試,是核電站名副其實的「黃金人」(主控室操縱員,比培養飛行員費用還高)。他帶領團隊負責參與了大大小小上千多項調試試驗,編寫了200餘份技術文件,疊起來有辦公桌那麼高。這些技術文件,是後續「華龍一號」調試工作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