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遙祭「國姓媽」 傳承兩岸媽祖文化

擔任祭典的主祭人、原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進忠(前排左一)表示,鹿耳門、廈門連接海峽兩岸數百年前歷史情緣和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藉此媽祖文化交流,促進了台灣同胞對祖國的認同感(受訪者供圖)

(大公文匯網記者 蘇榕蓉)360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與媽祖的神話故事流傳於廈門、金門及台南鹿耳門之間。360年後的今天(5月3日),來自海峽兩岸的同胞齊聚廈門朝宗宮,共同見證了一場莊嚴古朴的「遙祭『國姓媽』大典」的舉行。擔任祭典的主祭人、原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進忠表示,鹿耳門、廈門連接海峽兩岸數百年前歷史情緣和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藉此媽祖文化交流,推動兩岸情,更重要的是促進台灣同胞對祖國的認同感。

5月3日,來自海峽兩岸的同胞齊聚廈門朝宗宮,共同見證了一場莊嚴古朴的「遙祭『國姓媽』大典」的舉行(受訪者供圖)

「公元1661年,鄭成功發兵渡台時,在廈門演武池畔恭請三尊媽祖神像隨艦護軍,至台南鹿耳門時,水淺礁多,大船難於入港。鄭成功隨即整冠禱告,受媽祖神佑,忽『水漲三篙』,船隊順利入港,登陸台島,驅逐荷夷,收復台灣。」 廈門文史專家彭一萬表示,鄭軍登陸後,三尊媽祖供奉於重修的鹿耳門聖母廟直至今日,分別被稱為「開基媽」、「文館三媽」以及「武館三媽」,統稱「國姓媽」。

據彭一萬介紹,原計劃在「國姓媽」離開廈港360周年時,邀請「她」重回故地,再重走鄭成功的航線返回台灣台南。因為疫情打亂了這個計劃,朝宗宮決定用「遙祭」的形式寄託對「國姓媽」的思念,同時,也藉此緬懷鄭成功的豐功偉績。「這是弘揚媽祖大愛精神與鄭成功愛國情操的完美結合。」彭一萬如是表示。

台南鹿耳門聖母廟主任委員王明義、金門媽祖宮廟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楊耀芸、金門閩南文化學會因疫情無法組團前來,採用「雲端」發來祝賀視頻。「媽祖在我心,兩岸一家親」。來自台南鹿耳門的原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進忠擔任祭典的主祭人。吳進忠說,「在朝宗宮『遙祭』鹿耳門聖母廟『國姓媽』,彌補了疫情期間,無法回到鹿耳門聖母廟祭拜媽祖的遺憾」。

祭典儀式上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疍民女,她們頭纏「煙筒箍」身着「油衫褲」,穿梭在祭典現場(受訪者供圖)

祭典現場,神聖莊嚴。據朝宗宮管委會主任林招治介紹,朝宗宮在參考了閩台兩地的諸多祭典後,邀請了工藝師製作了『台版』的祭器,然後奉上廈漳泉特色風味糕點小吃。兩者融合在一起,使祭典的供品極具閩台味。在沙坡尾創業的台青楊喬安應邀擔任陪祭,「這個場面是我熟悉的場面,閩台兩地的風俗習慣如出一轍,受邀擔任陪祭人非常榮幸,也看出了朝宗宮對兩岸交流的用心。」

另據悉,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由廈台兩地輪流舉辦。去年,文化節會香旗交於廈門延平郡王祠,今年,文化節將於台灣舉辦,在當日朝宗宮祭拜媽祖之後,依約定亦進行了「會香旗」的交接儀式,「會香旗」由廈門延平郡王祠管委會主任鄭希遠交予台灣國學學者蔡玉雯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