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上海市民賞國寶「游」江南

展覽現場(張帆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帆)小長假各地景區都人滿為患,在上海,市民們有了更多選擇,賞古書畫「游」江南。在滬上各大博物館和藝術館,連日來也是人頭攢動。其中,國粹和傳統古書畫是遊人關注的熱點。在上海蘇州河畔的蘇寧藝術館,觀眾們沉浸在不少國寶級書畫作品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江南風光。

清代佚名的《杭州四季風俗圖》,涵蓋了當地一年四季中不同的生活與節慶場景(張帆攝)

記者了解到,為了呼應上海打響「江南文化」品牌的戰略,該館推出「江南——館藏山水人文主題特展」,以趙孟頫之子趙雍描繪江南水岸田園風光的《前浦理綸圖》開篇,以文徵明長子文彭草書《漁父詞》十三首收尾。通過山水、花鳥、人文、佳人、書法等五個篇章,展現江南的詩意美感與人文薈萃。

陳洪綬《秋林策杖圖》(張帆攝)

國寶書畫帶你游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水鄉延續和傳承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之一,也是無數文人騷客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

文徵明《秋山論道》(張帆攝)

步入展廳,迎面是一個全屏的多媒體活畫視頻,生動還原了趙雍《前浦理綸圖》,再現江南水岸,隱士卧舟,漁翁理綸的田園風光。視頻前方則是以江南的水、舟、禽鳥等元素為主題的造景,呼應書畫創作背景。展覽即以這幅《前浦理綸圖》開篇。趙雍是書法家趙孟頫之子,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二世孫。此畫曾為清初「四王」之一王鑒所藏,張大千留下臨摹作品。

張大千《羲之換鶴圖》(張帆攝)

山水部分還展出了夏圭、沈周、文徵明、王翬、查士標、龔賢、鄭重、黃賓虹、陸儼少等藝術家的山水題材作品, 其中鄭重的《江山勝覽圖》畫面中囊括山間良宅、童子牧牛、樵夫砍柴、乏舟、論道、觀瀑、竹林撫琴、院中戲犬、作畫等,不僅展示了明代古金陵山水之壯美,也營造了一幅古代金陵文士幸福生活的理想藍圖。

鄭燮《華封三祝圖》(張帆攝)

「實地」體驗民間風俗

看似不經意的展覽,其實也是一次國粹的賞析之旅。其中,「花鳥篇」展出了鄭燮《華封三祝圖》、華喦《柳禽圖》、張大千《羲之換鵝圖》等。江南之地既有陽春白雪又有市井浮生。如果你要體驗江南人的生活,則可以進入「人文篇」,欣賞文徵明的《秋山論道》圖、陳洪綬《秋林策仗杖圖》以及黃慎、吳湖帆、傅抱石等人的作品。

石濤《夢回金陵》(張帆攝)

與這些歷代江南文士精緻古典的生活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其中一捲清代佚名的《杭州四季風俗圖》。該捲描繪清代杭州的當地風俗,涵蓋了一年四季中不同的生活與節慶場景——從新年交賀、鬧元宵、嫁娶,到端午競渡、品茶社交、就醫把脈等。全捲儼然一幅完整生動、充滿詩情畫意的風俗民情手捲,通過它可近距離感受清代杭州人民的生活場景與風俗習慣。

陸儼少《江南山色》(局部)(張帆攝)

交互體驗身臨水鄉

展覽以文彭草書《漁父詞》十三首收尾,這幅書法作品中幾處提到「吳淞江」,與現在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遙相呼應。

趙雍描繪江南水岸田園風光的《前浦理綸圖》開篇,並配合多媒體展示,讓遊人可以足不出戶游江南(張帆攝)
王翚《仿倪雲林山水》(張帆攝)

本次特展的另一大亮點,是一系列與展覽主題配套的交互性體驗項目。如佳人展覽單元里的香粉體驗裝置,香氣撲鼻,彷彿誤闖古時佳人閨房。還有24節氣花語小遊戲,為遊客們帶來更加有趣好玩的觀展體驗,還能了解節氣與花語知識,寓教於樂。展廳多處布置有以江南山、水、月、舟等元素為主題的造景,呼應書畫創作背景,也方便遊客拍照打卡。配合每幅畫作的江南方言解說,令人感覺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