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事跡 上一代愛國者是怎樣煉成的

文/葉中敏

愛國者治港,是近日最受香港社會關注的熱門議題。

然而,什麼叫愛國?怎樣才算是一位愛國者?在一些人中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不同說法以至爭論。那麼,就讓已故霍英東、查濟民及上月離世的曹光彪等上一代愛國愛港人士來「現身說法」,重溫一下他們為什麼會愛國和怎樣愛國,以至最終成為一位實至名歸、言行一致的真正愛國者的事跡。

愛國為他們帶來了榮譽、地位和財富,然而,他們的愛國不是為金錢名利,更不是為什麼一官半職,他們的愛國很簡單,就是一句話:做中國人要爭氣!

說霍英東、查濟民、曹光彪三位是愛國者,大概任何人都不會有異議,他們的愛國不是掛在嘴邊說說,而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看得見和摸得着的事實。霍英東抗美援朝運送物資,冒險犯難,以命拚搏,又是國家「申奧」成功的一大功臣;查濟民設立首個國家科技獎「求是基金」,推動科研事業,重獎科學家;曹光彪改革開放第一個回內地投資設廠,開「三來一補」先河,又在九七回歸前創立「港龍」航空公司,維護繁榮穩定和國家利益。三人還有不少其他方面的愛國貢獻,不勝枚舉。

而且,較鮮為人知的是,這三位上一代愛國者生前是好朋友。曹光彪五十年代初期自滬來港,一心重操故業,開辦毛紡廠,但當時的香港缺乏廠房廠地,比曹早一步來港的查濟民,已經在荃灣買下大幅土地,設立中國染廠,知曹要開廠,就讓出了一些廠房,而曹的毛紡廠自澳洲進口的羊毛原料需要漂染,也交由查的工廠代染。

當年,曹光彪也從事進出口貿易,與華潤公司有生意往來,知悉內地需要輪胎、鐵皮和西藥等物資,但被美國實施封鎖禁運而不可得,而曹於戰時在上海幫助過一些逃難的猶太人,這些人後來在歐洲做生意,曹遂通過他們進行採購,物資到港後交由霍英東的船隊運送到內地。曹光彪後來一直記得,霍英東做事很講義氣,物資落船前先付清貨款,運輸途中風險或損失由霍承擔,貨到後才憑收條收取運費。

歷戰火傷痛 悟有國才有家

而當年如霍、查、曹這些開始在港創業或掘得「第一桶金」的人士,身上都不可避免地背負着歷史和時代的傷痕。霍英東晚年仍清楚記得,他青少年時讀書成績不錯,但一天早上從灣仔住處坐車往皇仁書院上學,在電車站就聽到炮聲和途人亂成一片,日本侵略軍已經登陸香港,自此他失去學習機會,要到啟德機場「揼石仔」、鋪跑道,換取「六両四」養活母親和兩個姐姐,工作稍有遲緩就會被日本兵和工頭暴打一頓,當時他瘦得不似人形,只餘「一棚骨」。

同樣,在運送抗美援朝物資時期,當年港英殖民管治貪污盛行,「派片」已成「例行公事」,一般水警分得不多,分得最多的是「鬼佬幫辦」,但只要有一點不如意,拳打腳踢還是難免。有一回,霍英東被一名洋警司當胸踢了一腳,倒在甲板上半天站不起來。

國家被侵略在鐵蹄下生活的痛苦,在外國殖民政府管治下所受的屈辱,是霍英東一輩子不會忘記的心底傷痕,同樣,這些傷痕也成了激勵他要抬起頭來做一個中國人的決心和動力,更令他深深體會到「國弱被人欺」、「有國才有家」的道理,他一生的愛體育和「奧運夢」,也就是「強國夢」的反映。

「中華國族騰飛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同樣,青少年時期在杭州生活的查濟民,每天路過「求是書院」(即後來的浙江大學),總是想着自己有一天要成為這裏面的莘莘學子一員;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無情炮火轟碎了無數如查濟民一樣中國青年的成材夢,他們被迫輟學出外打工。查濟民一直沒有忘記,他最早當學徒的常州大成染廠,是其岳父劉國鈞所開辦,因為規模和名氣大,成為日本侵略軍的重點空襲目標,全部廠房被夷為平地,工人、家屬死傷無數。當時年輕的他,負責把一部分僅存的機器運往重慶,沿長江而下,途中下有激流、上有炮彈,險些翻船、葬身波濤。

晚年的查濟民愛讀詩,他步陸游「示兒」詩的原韻,也為了一首「示兒」詩,末兩句放翁原詩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查濟民將之改為:「中華國族騰飛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愛國之情,一生不渝。

忘脫帽鞠躬 被日軍打幾巴掌

而對上月剛以百歲高齡離世的曹光彪來說,當年就讀上海青年會中學,某日騎自行車上學途中,路過一日本兵崗哨忘記下車脫帽鞠躬,被日兵連摑幾個巴掌,是一生難忘的恥辱。而謝晉元團長率領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女童軍冒死送國旗入內激勵士氣等,對今日香港年輕人來說,只是電影中的「故事」,但對曹光彪來說,那卻是親身經歷、親眼目睹的慘烈一幕。

正是這種植根於內心深處的國仇家恨和生活經歷,令上一代如霍、查、曹等自小知道有國、長大懂得愛國,而且在個人事業有成、人生邁向輝煌之際想到要盡自己的一分力報國強國。他們熱愛新中國,是因為國家給了他們希望,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已經不再受欺侮和侵略的、站起來了的中國。

遭港英打壓 更激發愛國心

今天,「一國兩制」下,在已經回歸了將近二十四年的香港特區,愛國是一種榮譽、一份功績,是受到讚揚、表彰以至有「獎」的;然而,在霍英東他們那個年代,愛國、愛新中國,卻是一種「原罪」,不僅不會被讚、受獎,還會遇到重重阻力、種種打擊,以至懲罰。今天,愛國會有所得着,但當年,愛國卻只是一種不求回報的付出。霍英東、查濟民、曹光彪,創業和成功的路都並非一帆風順,且受過不少挫折,而受挫的原因,就是因為愛國。

星光行落成一年 不給駁水電

霍英東生前,眾所周知,一直被冠以「走私起家」的惡名,他也一向不解釋,直到八十壽辰那天才首次開腔作出回應。他認為香港一直是自由港,但當時英國殖民政府跟隨美國封鎖禁運,以致貨物進出無法「報關」;他也不是靠「走私」致富起家,抗美援朝運送物資全年收入,不及他後來「賣樓花」一個月的所得。

然而,港英殖民政府後來卻以「走私」這一莫須有罪名,對霍英東的正當營商行為進行百般打壓,尖沙咀星光行落成一年後仍不給接駁水、電和電話,美國領事館也對租用星光行的商戶辦簽證等進行刁難,最後迫使霍以低價將星光行出售予英資「置地」。今天高談什麼民主自由的年輕人,有聽過這種「逼人賣樓」的自由嗎?

港龍被限「一航線一公司」慘蝕

同樣,英國不是自由民主大國嗎?然而,回歸前,曹光彪根據基本法條文所列,香港航空權歸香港特區而創辦「港龍」航空公司,但港英政府立即進行打壓,一日之內在立法會通過「一航線一公司」法例,「明火執仗」的保護英資「國泰」利益、封殺「港龍」出路,以致「港龍」開業初期只能飛「國泰」不屑一顧的東南亞小城市而虧蝕嚴重。今日高唱公平公義的香港年輕人,又知道不知道這種「一航線一公司」的公平和公義?

毫不例外,當年以愛國知名的查濟民,在發展愉景灣項目時,同樣也是遭到港英政府這不批、那不准的諸多無理限制和刁難,居民出入只能乘船,連接東涌的道路多年之後才開通。

捐贈與投資 付出不求回報

投入百億元 未賺過國家一分錢

然而,對霍英東、查濟民、曹光彪這些真正的愛國者來說,港英殖民管治者的打壓只會進一步激起他們的愛國心和報國志,在國家邁向改革開放之初便已全情投入,積極進行各項投資、合作和捐贈。

據不完全統計,霍英東歷年對內地體育、醫療、教育、基建等的資金投入在一百億以上,而且全部是捐贈而不是投資,霍英東對國家是「只求付出、不求回報」,可以「大大聲」的說一句從未賺過國家一分錢。

同樣,查濟民當年斥資數億購入的國營企業「杭一棉」、「常一棉」,全是「蝕本貨」,改造花了不少錢,連兒子查懋聲也和他爭論錢為什麼不投向高新科技而要投入「夕陽工業」。

曹光彪上月離世後,子女初步計算,老父生前投資合資的內地項目大小逾五十項,幾乎沒有一項是賺過錢的。

霍、查、曹,營商一貫以精明見稱,他們是不懂投資之道、唔識做生意嗎?答案是非也。他們對內地的投入完全是為了支持改革開放,希望為國家富強盡一分力,而不是為了賺錢。當然,他們的投資、合作或捐贈都不是盲目的,愛國之餘也是一種創新和嘗試,而不論「成敗」,對內地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

百歲卧病榻 仍關心中美關係

而且,上一代國愛者,如霍英東、查濟民、曹光彪,不僅言行一致、身體力行,而且還是國家和中央的「益友」和「諍友」,對一些政策、措施以至具體項目不是一味贊成、只講好話,只會當Yes Men,而是經常會提出一些不同意見和切實建議,協助相關領導和部門更好了解情況,作出正確決策。他們的愛國不僅是一腔熱血或滿腔熱情,而是建基於對歷史、文化和國情的認真研究和深入了解,他們都關心時事、經常讀書看報,對國事、港事和世事都有所了解。上月一百零一歲辭世的曹光彪先生,在病榻上的日子始終不忘要知道新聞,最後關注的議題是新總統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有無改善……。

愛國,要有真心、真情,也要有真正的、扎實的理解和執行能力。愛國者治港,是愛國能人、賢人治港。上一代的霍英東、查濟民和曹光彪,有能力、肯承擔、講真話,堪稱「愛國三大賢」,足為今日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