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針卡三不足待改善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昨日起實施「疫苗氣泡」,放寬部分處所的經營限制,惠及已經接種疫苗的人士。經已接種疫苗的市民除了可攜帶紙本針卡讓食肆等處所負責人掃描外,亦可以使用「智方便」流動應用程式下載電子針卡。不過,香港文匯報記者實測及綜合各界意見後,發現電子針卡仍有可改良的空間,包括酒吧、食肆等處所單靠電子針卡,難以辨別該針卡是否屬於使用者本人,未能杜絕市民借他人針卡的情況;電子針卡目前只支援在香港接種疫苗的記錄,未有涵蓋內地以及境外的接種記錄;針卡無法識別新冠病毒康復者只須接種一劑疫苗的情況。

「疫苗氣泡」昨日起實行,特區政府在食環署網頁向商戶提供掃描顧客針卡二維碼的流動應用程式,但目前只適用於Android安卓系統。酒吧、食肆等處所可使用該程式檢查顧客是否已接種疫苗,程式可掃描顧客針卡二維碼記錄,包括電子針卡、電子針卡截圖、紙本針卡,或紙本針卡相片。不過,其中的電子針卡卻有三處待改善。

待改善一:姓名身份證號碼未露全相

市民出示電子針卡,讓商戶掃描二維碼後,商戶便可查閱對方的疫苗注射記錄,若應用程式顯示一剔,代表已注射一劑疫苗,兩剔則代表已接種兩劑疫苗。若掃描到不正確的二維碼,程式會顯示「不適用」。

不過,香港文匯報記者實測發現,電子針卡會顯示接種日期和疫苗名稱,但姓名及身份證號碼則有部分被遮蔽,甚至連性別都沒有展示,使處所負責人或職員難以辨別針卡是否屬於使用者本人。有食肆負責人直言:「如果(打了針的)客人來到,你要檢查他們,每個人都要檢查,我們怎樣做生意?他說打了針,你若要拿身份證明,這些是私隱,他有權不讓你看,到時被罵更麻煩。」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亦承認,程式不會顯示顧客的個人資料,只可用作核對二維碼的真偽;提醒市民不應借用他人的針卡。

除了食肆覺得為難,負責巡查執法的食環署衞生督察擔心人手有限、工作量大增。前線衞生督察工會主席阮佩卿指出,前線人員要處理食肆防疫措施原有的「A、B餐」投訴,已經疲於奔命,再加入「C、D餐」,工作肯定會進一步增加,前線亦擔憂宴會可放寬至100人,要檢查在場人士有無打疫苗需要很多人手,人手有限下如何縮短執法時間,以免擾民,為前線同事帶來壓力。她續說,前線執法人員同時擔心若果與市民的了解不同,容易產生矛盾,希望市民和餐飲業界包容。

待改善二:未包港以外接種記錄

根據食環署網站,政府提供的流動應用程式只可讀取本港新冠疫苗及測試系統所產生的電子針卡二維碼,並不能讀取其他地方,包括內地的電子針卡二維碼。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昨日表示,收到不少居於內地的港人查詢,擔心自己在內地的疫苗接種記錄不受香港認可,要在香港重新接種疫苗。黃國指出,目前有約54萬港人居住在內地,推算當中約一半人已經接種疫苗,隨着「回港易」計劃推展,相信不少回港市民將會面對疫苗互認的問題,政府必須更新系統,與內地及國際接軌。

待改善三:未提供康復者介面選項

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也表示,目前政府的網上預約系統及電子針卡系統,都是以打完兩劑疫苗後14天,視為完成接種,暫時未有為康復者提供選項,有必要作調整。

他指出,根據專家委員會的意見,大部分康復者的免疫力在痊癒後至少持續6個月至9個月,因此建議康復者可在出院最少90天後接種一劑BioNTech(復必泰)疫苗,以作個人保護。至於科興疫苗,根據國家衞健委的建議,康復者可以在康復6個月後接種一劑,康復者接種任何一款疫苗,都毋須接種兩劑,也有足夠保護。惟本港的電子針卡沒有針對康復者的介面。

衞生署回應表示,政府正手跟進在新冠疫苗的電子針卡和相關的顯示程式上,識別新冠病毒康復者只須接種一劑疫苗,亦會在疫苗接種預約系統作出相應調整。

紙本卡無作廢 缺乏警報機制

接種了兩針疫苗的市民可取得第一針紙本針卡和第二針紙本針卡,記者實測用食環署供商戶使用的「驗證二維碼掃描器」,兩張紙本針卡均奏效,並不會因已有第二針的針卡而令第一針針卡作廢,讓人憂慮有人或會自己用第二張針卡、第一張「借」予他人。系統內應要有相應警報機制,以防出現有關情況,該警報機制亦應匯報短時間內針卡二維碼重複被掃描使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