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總工蘇權科:用世紀工程為國家和民族贏得自信

新時代特色高水準大學教育發展大會4月18日在長安大學舉行(大文新聞網記者 張仕珍 攝)

(大文新聞網記者 張仕珍)在煙波浩渺的伶仃洋海域,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凌空飛躍,長龍卧波,成為連通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通道。這座史上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凝聚了千萬建設者的心血,助推着「中國技術」「中國標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作為長安大學的校友,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4月18日在出席長安大學建校70周年校慶活動——新時代特色高水準大學教育發展大會時表示,為了實現橋樑人的伶仃洋之夢,他和他的團隊攻克一系列難題,推動了橋樑隧道工程產業鏈的升級換代,受到粵港澳三地政府和國內外同行的認可,在用世紀工程為國家和民族贏得自信的同時,亦為母校增添了一份榮譽。

新時代特色高水準大學教育發展大會現場(大文新聞網記者 張仕珍 攝)

在長安大學塑造精神

長安大學的前身為西北交通學校、西安地質學校和西安建築工程學校。1985年,蘇權科從一個中學物理老師考上西安公路學院(原西北交通學校)橋樑與隧道專業,在這裏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這裏是我們的人生驛站,也是我們走向社會與日成長的起點。」蘇權科說,在學校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導下,自己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橋樑技術人員,畢業多年來,從未感覺精神上離開長安大學。「母校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老師嚴謹的作風、矢志不渝的家國情懷,深深地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

他並表示,每一個人都有夢想,而大學就是夢想的搖籃,教給我們本領,培養我們的情懷,塑造我們的精神。據了解,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中,長安大學6個科研團隊和多名校友全面參與了前期論證、設計、科研、施工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他們用夜以繼日的辛勤付出保障了大橋建設的順利完成,也助推了「中國技術」「中國標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作為長安大學校友代表發言(大文新聞網記者 張仕珍 攝)

打造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

不僅是港珠澳大橋,70年來,從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亞洲最長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到「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都有長安大學人艱苦奮鬥的身影。他們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解決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建設提供長大智慧,貢獻長大力量。

長安大學校長沙愛民表示,長安大學的70年,是一部與黨同心、與國同戚的興學振邦史,一部薪火相傳、立德鑄魂的尊師育才史,一部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攻堅創新史,一部共融共進、互學互鑒的開放發展史。未來,學校將更加彰顯特色優勢,加速推進「雙一流」建設,向「建設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目標前進。

據悉,長安大學開啟了中國交通專業教育的先河,先後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並逐步發展成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高水準科學研究、高質量社會服務的特色高水準大學。當天的新時代特色高水準大學教育發展大會邀請了眾多嘉賓參與,陝西省省長趙一德、教育部副部長宋德民、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院士等出席,長安大學黨委書記陳志堅主持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