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擔憂:日本排核廢水對海洋和微生物可能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2011年,日本警察在日本东北部福岛县那米市遭受地震和海啸破坏的地区,对失踪的受害者进行整日的搜查和恢复行动(美聯社資料圖片)

(大文新聞網記者 何花) 日本決定核廢水排入海洋一事引發了中國專家和網友廣泛熱議。13日,記者採訪了多位從事海洋環境和微生物研究的專家,他們普遍認為,核廢水排入海洋將可能會對全球海洋環境和微生物造成不可逆的影響,長期來看可能加速微生物的物種變異,其中可能產生對人類有害的物種。並且這種影響短期之內不會消失,影響可能持續數十甚至上百年。

海洋生物自身無法凈化放射性物質

「日本核廢水排放標準雖然尚未確定,但其中鍶90、碘129、鈷16、氚和碳14等物質難以保證完全去除。」 廣東海洋大學原副校長朱堅真受訪表示,「有人問海洋生物通過自身新陳代謝能否將放射性物質凈化掉?我的答案是,這是不可能的。」他強調,核污水中放射性物質的惡劣影響不可能在短期之內消失,甚至幾百上千年都消失不了」。他解釋,海水和陸地不同,水體是整體相連的,洋流對整個海洋有很大影響。尤其是中國東海、黃海流域的海洋生物、魚類、植被等有可能因受到不良影響長得巨大。食用這種海洋生物容易引起人類機體組織發生病變,有很大危害。

放射性物質可能導致微生物物種突變

北京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助理教授餘珂,常年從事海洋環境研究。對於日本核污水可能會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有多大?餘珂回答,「人類歷史上,這種規模的核污水向海洋排放的事件還從未發生過。整件事情對人類和海洋環境的影響,嚴謹的說,目前後果無法確切評估。但可以確定的是,一旦排放肯定會對全球的海洋微生物有影響。可能會加劇微生物的突變,從而產生很多對人類有害的物種。」

餘珂解釋道,核污水裏面的物質會加劇整個海洋微生物的群落變化,微生物的變異會加劇,突變率可能增高。整個排放計劃的影響也會持續很多年,所以在整個變異的過程中,產生對人類有害的物種的概率還是不小的。在以往對一些污染物的排放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污染物會導致細菌具有抗生素的抗藥性。這種細菌的傳播也會影響人類的健康,和加劇人類疾病的複雜性。他強調,「人類生存的環境最好不要有污染,更何況是這樣大規模的污染。長期帶來的潛在風險可能是巨大的。從這方面來說,也是最好不要排放到海洋裏面去。這是拿全人類的生存環境來做實驗。」有報道中提及,日本核污水排放的放射性物質僅會是標準的1/7。餘珂解釋,即使排放標準是這樣,長期來看也會產生不可測的影響。總之,核污水排放進海洋是一個危險的操作。

法律專家:不僅有違國際道義 也應承擔相應責任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霍政欣表示,國際社會迄今為止,將核污水排入海洋這一做法史無前例。日本政府如果將核污水排入海洋,毫無疑問,會將核污染擴散到全世界。這樣做不僅污染海水、海洋生物,還會破壞海洋生物鏈。

霍政欣稱,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條第4款「海洋環境的污染」相關規定,日本政府如果將核污水排入海洋,將構成典型的海洋環境污染行為,不僅有違於國際道義,也應承擔相應的國際法責任。該公約明確規定了各國有保護海洋環境的義務和責任。日本也有義務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污染。朱堅真提示道,中國加入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可在此框架下採取行動。中國還可以聯合周邊國家通過聯合國專業組織提起訴訟,要求日本政府放棄決議,或者給予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