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國情握灣區機遇 融大局邁人生巔峰

「第十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圓滿結束。(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詹漢基)為進一步加深本港學生對中國歷史和國情知識的興趣,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未來之星同學會聯合主辦「第十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決賽及頒獎典禮4月11日於會展舉行,圓滿誕生了大學、中學、小學的個人及團隊冠軍。為大賽主禮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寄語學生多了解國情,以便日後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則期望年輕人可於國家發展的新時代洪流中辨清方向,思考如何把握好人生路向,更好地融入香港和國家的發展大局之中。 

本屆頒獎典禮主禮嘉賓包括姜在忠,楊潤雄,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部長蔣建湘,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新聞及公共關係部副主任朱亞麗,解放軍駐港部隊外事港事處處長彭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九龍社團聯會會長陳振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等。他們連同各參賽學校師生、家長,政商界、教育界、文化藝術界賢達等,共百餘位嘉賓出席。

姜在忠:助提升學生中文歷史能力

姜在忠致辭指,本屆大賽參賽學校數量再創新高,當中不乏傳統名校,很多學校對大賽非常重視,由老師親自輔導學生參賽。他引述有老師指,雖然學校課堂也有中史科,但對學生的中史學習來說遠遠不夠,「國情大賽剛好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知識拓展的平台和機會,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中國文化、歷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對學生中文及歷史綜合能力的提升非常有益。」

本屆大賽於去年9月開始,姜在忠提到,恰逢大賽創辦十周年和基本法頒布30周年及香港國安法的施行,內容特別增加了基本法、國安法方面的題目,希望學生們提升對國家安全的認識,明白「國安才能家安」。

他又表示,隨着全國人大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香港開啟了「愛國者治港」的新時代,並將在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中揚帆遠航,寄語同學們透過了解國情,積累能力把握未來的機遇,在參與大灣區建設、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中,讓自己的人生更廣闊、更精彩。

楊潤雄:令學生全面深入認識國情

楊潤雄於致辭時表示,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是協助全港青少年學習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文化、增加祖國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重要平台。比賽範圍除了涵蓋歷史、地理、詩詞等傳統文化部分外,也有國家發展成就的內容,令學生更全面、深入認識國情,以及「一國兩制」對香港發展的重要性,同學應該借機好好認識,從而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

「憲法和基本法一同構成了香港特區的憲制地位,『一國兩制』的基石是香港長期穩榮穩定的保障。」楊潤雄強調學生必須認識國家,認同國家,尊重國家對香港特區的中央事權,才能夠好好把握兩制優勢,融入國家在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發展大局之中。若未來疫情緩和,楊潤雄鼓勵學生應更積極參與內地交流,立體、全面地認識國家的最新發展。

180學校近5000人參賽

「第十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得到國家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中聯辦教育科技部的鼎力支持。是次比賽吸引了12間大專院校、103間中學、65間小學積極參加,參賽學校總數創歷屆新高,參賽學生接近5,000人,是覆蓋全港最大型的國情知識競賽之一。比賽題目由香港和內地知名專家、學者等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審定,涵蓋範圍包括中國歷史、地理、文化、軍事、航天、經濟、時事,亦設有跟國家發展成就、基本法、國安法的相關題目,冀望學生在整個比賽的過程中能全面深入地認識祖國與香港的關係,提升對中華文化和國家安全的認識,更能在閱讀、討論、查證的過程中,培養獨立分析、理性思考的能力。

比賽設大學、中學、小學三大組別,每組再設團隊賽和個人賽兩種形式。經過早前的初賽與複賽篩選,各組精英學生4月11日進行決賽,透過現場問答形式決出冠亞季軍。

冠 軍

亞 軍

季 軍

嘉賓點評|水平高表現佳 值得繼續推廣

三聯書店(香港)總編輯周建華:各組學生國情知識水平都十分高,特別是在搶答環節,學生反應和表現極佳,反映他們做好充分準備,學習題庫中經專家梳理、可靠的國情知識,過程中肯定學到很多。

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會長李少鶴:比賽有助學生掌握更到位的國情知識,值得繼續推廣。我覺得日後甚至幼稚園都應該去做,及擴展至家長層面。當做好了基礎教育,昔日一些大學(黑暴、播「獨」)事件也許就能避免。

香港教師會副會長余大偉:大賽能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國家,拉近和國家的距離。隨着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落實,相信國情大賽將可繼續發揮作用,於正規課程外提供多一個學習渠道,全方位協助學生認識國情。

中大校董、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年輕人認識國情對香港未來發展十分重要,每個人都應了解自己國家,知道根在何處,才不易受到誤導。透過比賽形式可讓學生更有效培養對國情的興趣及拓闊認知。

得獎心聲|成功不邀功 虛心學隊友

左起:吳宇浩、李兆樂、陳康篪及校長吳信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在今年小學組的比賽,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包攬個人賽三甲以及團體賽冠、亞軍,可謂「大贏家」!其中小五生陳康篪同時為個人賽及團體賽冠軍得主,惟他卻毫不邀功,更謙虛地引用「以人為鏡」典故,表示要向隊友多多學習!

「緊張得連手腳都冰凍了」

陳康篪受訪時難掩興奮之情,他笑言「非常開心!因為第一次參加這樣大型的比賽,上台緊張得連手腳都冰凍了!」他提到,參賽過程獲益良多,例如可以從傳統藝術特色、建築園林特色以及文學典故等各範疇,更全面地認識國家。

被問到比賽竅門,陳康篪說,自己和隊友從去年10月開始備戰初賽階段,更以「死記爛背」四字概括備戰心得。但事實上,他用了各種方式去幫助自己記憶,例如將長問題答案分割為不同的短句,然後再拼湊成完整的答案。

不僅學知識 更學民族精神

陳康篪認為,參賽過程學到的不僅是歷史知識等硬知識,還有中華民族重視的精神特質,隨即朗朗上口地背誦了備戰時學到的唐太宗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好比我的隊友記憶力很好,於是我把他們當鏡子,向他們學習!」他更謙虛地表示,「我個人其實只拿了一個獎項,團體獎項是屬於我的隊友的!」

該校副校長侯達燊表示,國情賽很有意義,故由第一屆起已經帶領學生參加, 「但比起獲獎,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滿足感,並且藉比賽培養他們認真學習的態度。」他表示,學生利用復活節假期回校,幾乎每天抽大約三四個小時練習,獲獎是大家辛勤訓練的結果。他認為,即使是在常識科,課程對國家的介紹其實不多,國情賽是一個供學生了解國家的機會,文化特色、歷史知識等,「我們會和學生說,老師也不是無所不知,我們會一起查資料,一起學習!」

得獎心聲|賽前須加操 坐車不釋卷

左起:李子豪、蔡寶瑩、張茜淇及張敬浩。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本屆大賽的中學組賽事,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同時有兩隊學生進入團體賽三甲決賽,最終由中五生張茜淇、蔡寶瑩及張敬浩的隊伍以一路領先的姿態勇奪冠軍,可謂實至名歸。而該校學生李子豪及何耀安,則分別奪得中學組個人賽冠軍及亞軍,成績驕人。

深入了解更多國情知識

冠軍隊隊長張茜淇興奮地表示,「我們已經練習了很久,加上有老師在旁協助,能夠奪冠非常開心!」她提到,隊伍每個星期都會至少留校一兩天練習,比賽前更會「加操」,「亦會在坐車時看題目。」她認為,參加國情賽能夠深入了解更多方面國情知識,所學比平日上歷史課學到的更仔細豐富,「例如學到不少中國『地理之最』、庭院建築特色等。」。

說到比賽的竅門,她認為不僅要熟讀題庫,更要熟悉問題的用字,「好比是成語題,我們需要聽到成語的第一個字,就預判答案是什麼。」隊員中五生蔡寶瑩補充指,會將知識融會貫通而非死記,「例如題庫問『草木皆兵』出處,那我們亦會同時反過來練習提問,記低從『淝水之戰』衍生了什麼成語。」

同校隊伍較量亦敵亦友

在整場比賽中,該隊幾乎由頭帶到尾,蔡寶瑩形容「(搶答題)搶得越快,越具優勢,這要透過大量練習才行!」張茜淇坦言,搶答時答錯確會造成壓力,「但我們在短時間內學會調節心態」,沉着迎戰。同樣進入決賽的還有董玉娣的另一支隊伍,張茜淇指這是比賽中最難忘的地方,「同校兩支隊伍能一同在決賽較量非常難得!我們在練習時是處於『亦敵亦友』的關係!」

奪得個人賽冠軍的該校中三生李子豪表示,「我沒想到過進入決賽就能奪冠,成績讓我感到喜出望外!」他笑言會繼續努力,希望來年能再次進入決賽並蟬聯冠軍。

該校領隊教師陳老師表示,因考問範圍涉獵課本外的國情知識,有助學生增廣見聞,「題目資料庫有系統地介紹國家情況,他們在備戰時能夠更加『入腦』。」他認為,比起知識層面,學生心態的成長更讓人欣慰,「得獎學生剛進問答隊時還小,到現在他們已經懂得照顧學弟妹;今天甚至有畢業的校友回來為他們打氣,這種傳承精神非常難得!」 

得獎心聲|奪冠有秘訣 落後終反超

左起:葉豐嘉、 梁子晴、 吳以諾。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在今次國情賽決賽中,同樣就讀港大工商管理及法學雙學位四年級的葉豐嘉、梁子晴及吳以諾組成的隊伍,雖然於必答環節中稍微落後,但及後快速調整心態,在搶答環節逐步收復失地,最終憑凌厲後勁勇奪大學組團體賽冠軍。

得益對中國政制感興趣

葉豐嘉本身也是個人賽冠軍,對成為「雙料」冠軍感榮幸。他分享奪獎秘訣時指,自己會將題目分類,例如問及年份的數字題、牽涉詩詞作者的文化題等,讓自己較容易記憶。他提到,在個人賽比賽時比較緊張,但慢慢掌握了比賽節奏、考問方向後,不僅成功奪冠,到團體賽處於落後形勢,也能保持冷靜憑搶答環節從後趕上反敗為勝。

隊員梁子晴則表示,「我們很開心能得到獎,因為比賽範圍廣泛,問及中國古代史至近代史,我們需要分工、互相考問,過程也頗為辛苦!」她坦言,由於參賽者都是溫習同一組材料,所以比賽時需要比拚速度,才能勝過對方。

面對海量的閱讀資料,另一隊員吳以諾提到,雖然賽前一兩個星期才作正式準備,「但我們本來就對國情感興趣、有底子,所以能預定時間內準備好。」他表示,由於他們大學專業涉及不少法律知識,加上他本身對中國政制發展感興趣,溫習相關範疇內容時更是游刃有餘,「我除了能了解國家立法制度的發展,我也相信中央完善選舉制度後,有助社會各界表達聲音、減少議會亂象。」

從中了解國家繁榮發展

奪得大學組團體賽季軍的中文大學隊伍,就讀社會學碩士課程的成員陳偉瀚指,參加比賽奪獎固然開心,但更重要的是從中了解國家的繁榮發展,例如透過神舟五號、天宮一號、月球取樣、火星探測等等,「可以見證中國航天科技的里程碑式的發展!」

陳偉瀚又提到,部分網上資訊、媒體報道對內地有偏頗描述,但參加比賽正正告訴他們,國家發展其實有目共睹。該隊成員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四年級生崔泳君及經濟學碩士生秦李波則指,從比賽中了解到祖國國情及成就,亦能學習地理、文化、政治等各方知識,獲益良多;雖然備戰期間正值疫情,但大家仍能在線上進行溝通、討論,為比賽做最全面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