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毒豬製品攻港 市民憂致癌

工聯會批評港府管制瘦肉精標準寬鬆,促與內地及歐盟看齊。

(大公報記者 解雪薇)台灣今年起開放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萊豬」,工聯會上月調查發現,本港市面有大量來自台灣地區的豬肉食品,恐有毒豬肉殺到香港。有市民擔心因標籤不當,誤購入進食而影響健康,甚至誘發癌症或令長期病惡化。工聯會立法會議員表示,香港作為台灣地區豬肉及產品最大出口地,擔心自台灣流入本港的豬肉產品或有使用萊豬,引致食品安全問題。而本港進口豬肉類食品標準過於寬鬆,建議政府應向「零容忍」的內地及歐盟看齊,檢視食品進口的標準,加強對進口食品的抽查及監管。

台灣由今年初起,准許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萊劑)的美國豬肉(萊豬)進口當地,相較於多地區關於豬肌肉的萊劑容許量標準為10ppb的限制,美國高達50ppb。而根據食物及衞生局去年11月對立法會議員的回覆,本港食物安全中心跟從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即是本地生產進口的所有豬肉,萊劑殘留量不應高於10ppb,換言之,美國萊豬的肌肉瘦肉精含量是本港的五倍。不過,內地及歐盟則對瘦肉精「零容忍」,現已完全禁止含有瘦肉精的豬肉進口。

零食愛好者:唔敢買了

工聯會昨公布,該會食品安全關注組於上月在三個市民常用網購平台、11間大型連鎖超市、三間零食店及兩個台式食品專門店調查發現,多款來自台灣的豬肉零食,包括豬肉乾、豬肉紙、豬肉鬆、罐頭肉燥、急凍豬肉丸、台式豬肉腸等,未有標識豬肉來源,擔心來自美國萊豬,威脅市民健康。

大公報記者昨日到市面的連鎖零食店實地觀察,有發現出售台灣香腸,標示「豬源:台灣」,當記者詢問店員有關豬肉會否是美國進口,店員說:「點知啫。」

「有瘦肉精就唔敢買了」,喜歡吃豬肉製包裝零食的市民林小姐說,平時購買零食時無仔細留意標籤,但不希望買到有瘦肉精的豬肉類零食影響健康。經常購買凍豬肉丸打邊爐的陳先生認為,政府應提高肉類食品把控標準,「點解唔參考最好嘅標準,不好逼我哋食素。」

萊劑是瘦肉精的一種,殘留於動物肌肉和內臟中後,一般烹飪無法將其破壞,被人食用後可積聚體內。工聯會引述研究稱,人若吸取過量萊劑,可誘發患癌、長期病患惡化等問題。

促加強監管 與內地看齊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認為,政府對萊劑標準偏向寬鬆,內地及歐盟已完全禁止含瘦肉精的豬肉進口,認為本港應跟上國家及國際上更高的標準。他建議盡快立例,禁止含萊劑的豬肉產品進口香港,加強抽查及監管為市民提供全面保障。

食品安全關注組發言人鄧家彪稱,食品安全關乎市民和消費者權益,不能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一概而論,更不能以此為「擋箭牌」和「通行證」,忽視給市民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應仿效嚴格杜絕瘦肉精進口的內地與歐盟,訂立本港自主標準,避免本港湧入大量「符合低標準」的毒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