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雄:教授國家發展內容 不應所有事「二元化」

取代高中通識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於今年9月中四級正式推行。圖為舊有高中通識科上課情況(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錦言)取代高中通識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於今年9月中四級正式推行,楊潤雄昨日提醒教師,在教授國家發展內容時,不應將所有事情刻意「二元化」,硬要將正面內容挑剔其「壞處」,更不應引用失實報道的資訊,重點是從專業出發,以正確資料配合課程令學生得益。

楊潤雄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雖然時間上較緊迫,但因為新科目首年教授的「『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主題,很多內容已經包含於原有通識科「今日香港」單元中,加上局方現有的憲法與基本法教材及未來為教師準備的新教學資源等,相信於今年9月推出並無大問題。

公民科要求學校採用經評審的教科書,楊潤雄表示,書商要在9月前按新課程編寫新書並通過審核出版確有一定難度,建議校方可以先考慮使用現行適用的通識書,而局方正準備更多資源協助教師,相信屆時能提供足夠資料。

被問到教師在公民科教授國家發展的主題時是否可以提及文革等事件,楊潤雄表示,公民科課程內容主要是由改革開放開始,課堂應配合教學宗旨,不應隨意擴展。

勿夾硬找「壞」內容出來

他介紹,國家改革開放會觸及經濟、科技、參與國際事務等方面,教學時當然可以提及國家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或挑戰,告訴學生實情,但不應將所有事情都「二元化」,「不是說你講完『好』的地方,又要夾硬找些『壞』內容出來」,或特地針對挑剔一些「壞」的情況。

被問及是否容許課堂播出諸如已被外交部指失實的所謂「新疆棉花」等新聞,楊潤雄強調最重要是教授學生正確資料,進行持平的分析,「既然國家已說了是失實,點解(教師)要在課堂上講失實報道呢?」

教學以學生利益作出發點

他強調,教學要配合課程,同時要令學生明白課程目標,而教學是以學生利益作出發點,具體做法交由教師專業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