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治港 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文\劉遵義

愛國者治港,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讓愛國者治港,難道要讓不愛國者治港?香港的不愛國者,本來就不會認同和接受一國;不接受一國,何來兩制?只有在一國之下,兩制才能發展;香港要不受國外勢力操縱或利用,才有持續發展的空間;香港經濟的未來,是在粵港澳大灣區。

在香港,應當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同時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永久居民,才能參選,因爲只有他們會愛中國,外國人會愛(中)國嗎?我國是從來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會允許非公民參選,也不會允許非公民擔任重要的行政職務。香港的基本法應當從速修改,清晰界定中國公民與非中國公民在香港分別擁有的權利和義務。

就長遠來説,要落實愛國者能持續治港,就必須培養香港的中國公民愛國,尤其是年青人。所以中、小學,甚至幼稚園的教育,都需要改革(等待到大學已經是太遲了)。港英時代,在絕大部份的中、小學裏,中國歷史都是必修科;回歸中國之後,反而取消了中國歷史作爲必修科的地位,以通識科來代替,做成香港有一代的年青人,完全不懂自己國家的歷史。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本國歷史在中、小學裏不是必修的。文化,民族與歷史的認識與認同,是國家認同的基礎,是愛國的前提。年青人不認識自己國家,怎樣去愛國?香港必須儘快將本國歷史重新列爲必修科,讓愛國者能一代一代持續發展下去,不會面臨斷層的危機。

其實,年青人愛不愛國,與他們的家庭環境與教育也有關。香港的住房成本,實在過高。一般中下階層家庭,都必須夫婦兩人就業,才能勉強負擔住房及其它生活費用費用。再加上工作壓力大,父母子女之間,見面時間並不多,更不要説教導了。教導下一代的責任,就只好交給外傭或完全放棄了。寄望於外傭教導子女,基本上是無可能的。所以一些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例如住房,假如不儘快解決,會再影響下一代的家庭教育與愛國者的產生。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國際知名計量經濟學家劉遵義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