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沖:建議放寬大灣區醫療機構由香港進口藥品及醫療儀器

全國政協委員沈沖(資料圖片)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沈沖建議,放寬大灣區醫療機構由香港進口藥品及醫療儀器。

沈沖指,推動大灣區建設,必然會涉及粵港澳人員的廣泛交流。而三地人民在生活中存在着一定差異,因此,有必要先從三地人民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入手,不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就會為推動大灣區建設創造更好的條件。

沈沖續指,據香港統計處資料顯示,2019年就有54萬香港居民長期居住在廣東省,當中在接近70萬名15歲以上的有意離開香港的人員中,有38%人員有意到大灣區,約26萬人。由此可見,到大灣區的香港同胞中高齡人員不在少數且未來必然還會不斷增加。另外,由於香港當前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日益明顯,公營醫院不勝負荷,患者治療需輪候的時間越來越長,有些輪候做造影和核磁共振檢查的患者一般需等52周。由此可見,在大灣區實行接近香港的醫療服務,對於在大灣區更好的促進粵港澳人員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國家目前頒布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及深入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吸引了港資醫療服務提供者關注大灣區。2019年11月7日中央政府新公布的16項新措施中,容許在大灣區城市中指定的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品和常用醫療儀器,這對港資醫療機構到大灣區是一個極大的支持。

但有關政策規定只允許指定的港資醫療機構或只有在深圳試點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可以使用香港的藥品和醫療儀器,這使得其他香港個體或小規模的醫療服務機構無法涉足大灣區。所以,因為各種原因,粵港澳三地醫療服務在合作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

根據以上種種,沈沖提出數項建議,包括一、經省一級衞健委審查批准,在大灣區放開具備三級甲等資質和有一定規模的公營和民營醫療機構作為引進香港藥品和醫療儀器的試點單位。可以在大灣區九個地級市中,各確定1至3個具備上述條件的醫療機構納入試點,擴大服務的覆蓋面,制定專門政策和規則,在這些醫療機構內設立港澳居民門/急診服務綠色通道,按規定使用進口醫療儀器和提供在港澳地區認同的藥品。以多層次、多樣化地醫療服務,保障在大灣區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同胞的健康和提高他們生活的便利性。

二、進一步探索粵港澳三地在大灣區的醫療服務合作新模式。現在有一部分香港醫生在大灣區開設私人診所,進行醫療諮詢服務。由於他們的私人診所體量不大,所以很希望以香港多點執業的模式在大灣區內的大型醫療服務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只要大灣區醫療機構能夠正常使用香港上市的藥品和醫療器械,那麼他們就可以變醫療諮詢為直接提供治療服務,這樣就可以通過粵港兩地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全流程合作,共同打造大灣區高水平的健康服務業務,也按先行先試的方針,為大灣區內開展粵港澳三地醫療服務新模式作出有意義的探索。

三、在省一級衞健委指導下,建議盡快組建粵港澳三地醫療專家資質評審綜合協調小組,對從香港到大灣區試點醫療機構內從事醫療服務的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進行綜合評估,頒發在大灣區所有試點醫院內通用的認證證書,便於他們受邀或受聘來大灣區從事醫療服務工作。對他們執業中產生的醫療事故,明確由聘人單位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