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玲:為十四五開局起步履職盡責 擔當作為

全國政協委員周春玲(受訪者供圖)

大文新聞網報道,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政協委員周春玲在政協小組討論中表示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香港的愛國者,對如何做好後續工作,如何履職盡責有很多的感觸:一是要培養青年一代香港愛國者的意見領袖;二是堅定不移地幫助香港教育改革的推進;三是進一步加深科技和人文領域的交流。她強調,十四五開局,對於人民政協開啟是新征程,對於回歸祖國24年的香港來說一樣是一個新的開始。以下為周春玲委員發言全文:

昨天(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汪洋主席在大會上的發言很多內容讓我很有感觸。尤其是他提到要把人民政協制度轉化為國家治理的效能。我們在面臨重重挑戰的背景下,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的任務,迎來了「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同時也是這個國家一個普通的公民,一個愛國者,長期生活在香港,如何要做好後續的工作,履職盡責我想談幾點看法。

過去的一年,國家對於香港發展提出了幾個重要的舉措,香港國安法實施,在全港學校推進國家安全教育,提出「愛國者治港」等一系列的舉措讓我們的確能看到香港由亂轉治。在疫情期間,中央對於香港提供的醫療援助,我相信很多舉措讓很多香港民眾看在眼裏暖在心裏。但是,未來香港工作依舊很多需要我們去做的。汪洋主席在報告中說2021年的政協工作和香港有關的一共三點,堅定支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加強同港澳同胞的團結聯誼,加強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人民政協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我們政協委員應該怎麼做?我覺得從以下幾點來展開。

第一,培養青年一代香港愛國者的意見領袖。汪洋主席提到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但是除了治理,在香港這樣的一個民意社會和受民主社會影響深遠的背景中,不僅要做,更要說。尤其是對於1997年後出生的香港青年群體,我們真的非常需要有意識地去尋找,培養一些青年面孔的,90後甚至是00後的,不只是來自精英階層,就是基層的一批年輕人來通過更新穎的表達方式,通過年輕人的平台來去客觀、公正的傳遞「愛國愛港」的概念。告訴他們為什麼對於香港,對於香港年輕人來說,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是重要的。作為政協委員,我們基本來自各行各業,包括平時組織的調研過程中,我覺得可以多向基層的年輕人傾斜一些,我們可以去一方面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另一方面來發掘青年的香港愛國者,傾聽他們的聲音。而我們作為政協委員,也可以利用我們的社會資源,包括人民政協整個更大的平台來給他們提供多方支持,讓他們能夠成為年輕群體中的意見領袖,來更多傳播愛國愛港的聲音。

第二,堅定不移地幫助香港教育改革的推進。國安法實施後,對於香港教育界多年的「頑疾」,尤其涉及到通識科的改革,有了一步步改革舉措。這些改革一定還會遇到包括像香港教師協會等等的阻力。在這一方面我覺得從國家層面一定要加大力度來應對,同時推進改革的進程。尤其是對於香港青年教師的培養方面。人民政協有教育界別,也有很多來自教育領域的委員,是不是可以牽頭定期的組織,讓更多年輕的香港教師來內地「試教」,或者實習的方式授課,讓他們了解內地,同時政府對於願意來內地工作的香港教師一定政策的傾斜和支持,我認為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對於內地老師赴港任教,也給予更多的支持,深化兩地教育界的交流。人民政協是否考慮在不同界別分組中把深化港澳交流的內容納入宏觀設計框架,我覺得不失為一種頂層規劃的方式。

第三,進一步加深科技和人文領域的交流。內地和香港的年輕人,或許有不同的成長背景,不同理念,但是他們談起新的手機、無人機、電動車、智能穿戴卻有同樣的興趣,對於內地小米、大疆這樣的科技企業也充滿了好奇;內地的很多文化——不僅僅是我們說的京劇、書法這樣的傳統文化,而是在年輕人中間流行比如說漢服、說唱音樂、內地影視作品,這些對於香港年輕人更有傳播力的文化形態。作為政協委員我認為,我們就是兩地交流的紐帶,這也是作為委員履職的職責。未來這些平台的搭建,不再是圖「大而全」,而是要「小而美」,能夠觸達到可能只是對某一部分好奇,感興趣的香港年輕人,循序漸進的帶他們了解內地的科技和文化。

十四五開局,對於人民政協開啟是新征程,我相信對於回歸祖國24年的香港來說一樣是一個新的開始。汪洋主席在發言的最後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來勉勵人民政協和各位委員。作為政協委員我們傾聽民意,建言履職的同時也轉化為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行動,讓有一天「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