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新象 藝術館新展回溯香港多元視野

「多元視野─八、九○年代香港藝術新象」展覽現場。(大公報)

(大公報 記者 李亞清)香港藝術館今日起舉辦「多元視野──八、九○年代香港藝術新象」展覽,透過重塑當年的七組代表性作品及藝術空間,呈現1980至1990年代前衛香港藝術家在裝置藝術、新媒體、攝影,以及空間上的創新與突破,讓觀眾從多元的角度了解當年香港藝術家的創建,呈現當日香港藝壇的轉變及新藝術創作形式的興起。

「多元視野」展覽是香港藝術館除「香港經驗·香港實驗」展覽之外另一聚焦香港藝術家在不同媒介拓寬傳統媒介的展覽,由香港藝術館與客席策展人方敏兒及其團隊,歷經兩年的藝術家訪談、研究及整理,重塑當年的七組代表性作品及藝術空間,亦展示檔案文獻。

採用實景再現手法

方敏兒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參展藝術家大多於1950至1970年代出生。今次展示的作品包括:馮漢紀作為改革開放後首批進入內地的香港攝影師所拍攝的黑白作品《深圳》,以及他在世界各國拍攝的作品《東西對幅》和三維數碼影像作品《蝴蝶夢系列》;鮑藹倫於2001年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首個香港館的參展作品《循環影院》等。

此外,展覽亦以實景再現的手法,模擬1998年Para Site藝術空間所進行的場域特定項目「咖啡店」;又重現了九十年代女那禾多當代攝影中心的空間面貌及展出成員的影像作品。

由展覽計劃研究員盧燕珊整理出以「再想像香港藝術共同體」為題的文獻系列,展示她從不同途徑收集與梳理香港當代藝術的相關文獻,部分資料可供大眾現場閱讀,再加上祈大衛橫跨1994至2000年在香港所攝的日記式相片,冀以多元視角呈現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當代創作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