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背後的壯歌

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奢香古鎮景觀 (新華社)

文/小杳

元宵節兩天後二月倏然告別,春節過去了,一年的六分之一過去了。疫情之下,日子單一卻顯得特別匆忙,讓人依依不捨。大時代也有太多精彩故事感動不已。

元宵節前一天,中國宣布「現行標準下九千八百九十九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十二點八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

關於貧困,記得有一次出差,我買當地的紅薯乾當零食。老領導說,他看見紅薯就胃反酸──從小在農村一日三餐紅薯,一直吃到考上大學,吃怕了。老人早已是正部級領導,對貧窮的經歷刻骨銘心,連胃都有記憶。

中國曾經擁有全球最多的貧困人口。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說,中國解決不了五億人吃飯問題。二○一二年中國發起八年「扶貧攻堅戰」,當時貧困人口近一億,減貧任務之重之難超乎想像。儘管以每年近一千萬速度減貧,二○一八年世界銀行報告仍然不無憂慮地說,「中國減貧成果非常顯著,但由於巨大的人口規模,貧困人口數量仍居世界第四位,僅低於印度、尼日利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

外國網友在YouTube上看到大涼山懸崖村村民進出的「路」一片驚叫,「My only question is WHY?」那是一片高差一千米的懸崖和六七十坡度的陡峭索道,二千五百五十六級鋼梯以前是藤條梯,有記者剛爬了幾級就嚇得哭起來,而這裏的村民祖祖輩輩就是這樣生活,爬斷了十七條藤梯!就連BBC記者也深有感觸,他們到懸崖村住了一夜,「那一夜,我至少醒了十次。深山老林中,凜冽的寒風輕而易舉地刺穿我的睡袋。土坯房中間生的火已經奄奄一息,冒的煙不少,令人窒息,但是釋放的溫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頭頂上是熏得漆黑的房樑,整夜,老鼠竄來竄去。那一夜,真是漫長難熬,但是,那一夜也真有價值。它是證據,可以解開任何遺留疑問的證據:中國農村廣泛、深刻的貧窮沒有任何浪漫之處。」這樣的村寨,中國有無數個。

到了二○二○年,中國提前十年實現了全人類脫貧的願景,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中國做了什麼?講幾個故事:

兩位老太太:九十八歲的夏森老人自己一生儉樸,卻捐資數百萬元資助一百八十二名學生圓了大學夢。六十四歲的張桂梅創辦了免費女子高中,十二年來幫助一千八百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學。從一九九九年起國家推出大學生無息助學貸款,十年間幫助了一千四百萬貧困生。──扶貧助學讓貧困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實現階層跨越,徹底阻斷窮根。

一位仡佬族老人:黃大發生活在貴州喀斯特地質山區,雨水一落地就從石縫流走了,存不下來。村民挑水要走兩個小時,連「牛腳窩水」都要收集起來。上世紀六十年代,二十三歲的黃大發開始做一件事:修水渠。他和鄉親用鋼釺錘子一寸一寸鑿,一尺一尺敲,水泥沙子都要靠人背馬馱。中午圍坐燒柴取暖、烤土豆當午飯。足足用了三十六年,終於開鑿出九千四百米、繞三重大山跨三個村的「生命渠」。從二十三歲到年逾八旬,黃大發的一生,只為這一池清渠。二○一七年黃大發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習近平親手搬椅子請他到前排並肩而坐。

──貧困地區六大難: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如今一一得到解決,懸崖村村民已經住進集中安置的新家。背後的力量,除了黃大發這樣的村民,還有政府選派的駐村幹部累計三百多萬名,其中一千八百多人將生命留在了脫貧征程上。

這一位:十六歲當知青,「剛開始……覺得要飯的都是不好的……後來,我們自己落到快去要飯的地步了,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們心裏大為觸動,感覺農民怎麼這麼苦啊。」「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三十年前他任地區書記時去鄉裏調研,「那個地方,由於過於偏僻難行,上面的幹部很少去。地委書記我是第一個去的。」「那真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鄉黨委書記拿着柴刀在前面砍,我們每個人拿個竹竿,沿着河邊走,他說這樣走近一點。」當地百姓自發每隔兩三里就擺上一桶一桶土藥材熬的清涼湯,讓一行人消暑。「雖然很累,但我很感動。」

正是走過這樣艱難的路,他帶領全國人民向貧困開戰的決心才會如此堅定。八年來他走遍十四個特困地區,他關切西藏昌都群眾的大骨節病是否得到根治、甘肅天水村民吃窖水問題是否得到解決,他嘗過脫貧村的泉水蒸土豆烤饃……

去年十二月《紐約時報》「在沒有政府監視的情況下走訪了甘肅六個村莊」,「道路兩旁都有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的路燈。新的大規模養殖豬場、苗圃和小型工廠創造了就業機會」,「工人們正在為農民建造新房屋。」一位六十九歲農民「不僅讚揚扶貧計劃,還讚揚習近平」,「國家有習近平好得很!」

答案就在老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