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讀港澳班鋪路灣區發展

朝天小學二年級港澳子弟班上少先隊課(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攝)

(大公報 記者 盧靜怡)粵港澳大灣區創業者、來自澳門的朱小姐,兒子就讀朝天小學港澳子弟班,「兒子入讀港澳子弟班兩年來,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很多。我們是澳門人,而澳門本身地窄人少,流傳下來的葡國文化根源更深厚一些。但他來到這裏讀書兩年,對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中國傳統節日、習俗了解深了很多。」

朱小姐認為,在朝天小學就讀港澳子弟班的這段經歷,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很大幫助。「我本身就是大灣區的創業者,受惠於大灣區的創業政策,因為澳門實在太小了。但從大灣區輻射出去,無論是人、市場都幾何級增長。兒子在讀港澳子弟班,將來也有機會在大灣區發展,這段經歷對他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記者從廣州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廣州市基礎教育階段現有港澳台學生約1.8萬人,廣州積極為港澳適齡兒童青少年在穗就讀提供多元基礎教育。目前全市共有越秀、天河、南沙、黃埔、花都、白雲六個區的9所學校開設25個港澳子弟班,共有港澳等學生約600人。目前各試點學校港澳子弟班大多獨立編班,探索開展特色課程和雙語教學,加強國情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養港澳學生對國家、對中華民族的高度認同感。

中學生轉校廣州 環境佳很溫馨

華僑中學港澳子弟班高一學生在上航模課(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攝)

穿着白色校服、深色西褲的林靖豐,從香港的中學轉到了廣州華僑中學讀書。「我是香港暴亂鬧得最厲害那段時間來的。父母都擔心香港的校園能否讓學生靜心讀書,覺得來內地校園環境會更加單純和安靜。」林靖豐笑說:「我來到之後發覺確實如此,很寧靜也很溫馨。」

「起初轉學來廣州讀書,會有些不習慣,畢竟在香港讀書這麼久,也不捨得同學仔。但來了之後發現,可以通過微信和他們聯繫,感覺就還好。加上在這裏也認識了一班朋友,也挺開心的。」林靖豐告訴記者初轉學時的難忘事:「香港的數學和內地的數學難度沒得比,我自己要額外花時間去溫習。不過現在已經慢慢追上來了。」

元宵佳節,學校還特別安排了學生包湯圓。教室裏的小桌子拼成一張大桌子,林靖豐和小組幾個同學有說有笑地「搓」湯圓。學生從紫色、綠色、白色的麵粉中捏出小塊作皮,勺進餡料,力度均勻地搓一搓,一顆圓潤的湯圓便成功誕生。

林靖豐告訴記者,他未來想考入內地大學就讀。「我的興趣是播音主持藝術,我了解到香港的高校似乎沒有這個專業,所以未來希望能在內地繼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