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甘淪棋子 任別國拿起放下

美國歐盟重調對華戰略 「台獨」勢力打臉撞牆不斷

據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拜登上台,中美關係由對抗漸變為既合作又競爭,令一直緊抱特朗普大腿的蔡英文當局找不着北。

特朗普時代,蔡當局購買武器、進口萊豬、贈送口罩,各種討好,還配合美國狂踩一遍國際組織,特朗普為掩蓋抗疫失敗,甩鍋世衞組織(WHO),聲稱世衞偏袒中國,台灣也跟着抹黑世衞,甚至還公開對世衞領導人譚德塞進行種族歧視……蔡當局天真地以為美國要帶他們在世衞之外再設一個國際性的衞生組織,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加入,但美夢一場,蔡當局不僅什麼也沒得到,反而在國際社會惹了一身騷。

同樣在歐洲,疫情初期,蔡當局拿着幾片口罩到處送人,以為靠「口罩外交」就能拓展所謂「國際空間」,但「以疫謀獨」的政治盤算四處碰壁,因為國際社會都知道: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到處送口罩反而為難了別國,芬蘭就覺得台灣的「政治口罩」燙手而拒收,蔡當局當場遭打臉撞牆。

疫情後期,蔡當局再一次不自量力,在疫苗選購上挑三揀四,以為天下疫苗多的是,以為疫苗隨他們選,以為吹牛不上稅,還要趁機抹黑大陸疫苗,結果呢,美國疫苗沒給,歐洲疫苗禁運,至今台灣無疫苗,蔡當局為自己的智商又一次付出代價。蔡當局執政幾年,自己認不清自己,反而被別國當成棋子一枚,任意拿起放下。 

1. 特朗普的棋 拜登不下

據台灣媒體援引CNN報道,當地時間2月16日晚,美國總統拜登在其新聞節目《CNN市政廳》(CNN Town Hall),就美國疫情、新冠疫苗、槍支、安全等問題回答美國民眾。

在回應有關中國台灣、香港、新疆問題時,拜登特別表示,各國有各國的文化準則(Cultural norms),體現出對不同國情和歷史的認同。與此同時,拜登政府確認一個中國原則不變,為中美關係的修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台網友:萊豬換絕情

拜登的表述及美國政府的態度,讓島內綠粉崩潰,紛紛留言「就問蔡政府買了萊豬到底換到什麼利益」、「萊豬換絕情」、「特朗普是把台灣當棋子,拜登是這盤棋我從頭就不玩」。

事實上,就在拜登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後,台灣TVBS新聞台就曾訪問拜登外交政策幕僚艾利森,艾利森(Graham Allison)表示,拜登明白世上「只有一個中國」,並沒有「獨立」的台灣,美國不會承認「台獨」,在不與中國交惡的前提下,「一個中國」理念是拜登毫無異議的選項。

拜登雖然也向中方表達關切台灣議題,也同時對台灣施壓,力促兩岸恢復接觸,讓台海回歸平靜。特朗普政府把台灣綁在美國戰車上的做法十分危險,在拜登政府這裏,這樣的棋拜登不下。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退休教授曲兆祥也表示,從1979年中美建交後一直到拜登上台之前,美國一共有7位總統,其中共和黨佔了4位,民主黨有3位,對中、對台的政策始終維持不變。即使是特朗普不斷在踩紅線,也在最後一刻喊停,不讓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克拉芙特訪問台灣。

台灣從來都是美國眼中的一枚棋子,歷任總統都是在對其有利的時候必下,對其無益的情況下必棄。

2. 口罩「外交」碰壁 「藉疫謀獨」徒勞

在中國大陸疫情最嚴重也是最需要口罩的時候,2020年1月底,蔡英文當局禁止口罩出口。到2020年4月初,伴隨台灣口罩產能的提升,但島內民眾仍然面臨實名登記限量購買口罩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卻要「廣結善緣」,宣布台灣將捐贈1,000萬片口罩支援其他國家。捐贈時以英文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助)的口號出現。

彼時,蔡英文、蘇貞昌公開表示「台灣外捐口罩能得到國際社會的稱讚和肯定」、 「世界需要台灣,台灣不會缺席」。徹頭徹尾毫不避諱的「口罩外交」,換的是台灣的所謂「國際地位」、「國際空間」。

然而,民進黨當局本以為靠「口罩外交」可提升台灣的「國際知名度」,沒想到爭取參加世界衞生大會(WHA)遭拒。

此外,德國收到台灣捐贈的100萬片口罩後,不僅取消原定要舉辦的小型捐贈儀式,連記者會上被追問,也絕口不提「台灣」二字;向芬蘭捐贈20萬片口罩,被芬蘭政府以「政治口罩」為理由而拒收;捐助越南30萬個口罩卻被越南拿去援助歐洲,因為越南疫情沒那麼嚴重……

捐了口罩 買不到疫苗

蔡當局以為能靠口罩在國際空間換取什麼,沒想到自身忽略研製疫苗,等到台灣需要疫苗時,前美國衞生部長阿扎承諾的莫德納疫苗沒了,牛津-阿斯利康疫苗被歐盟禁運了,本來有島內機構和輝瑞疫苗中國大陸及港澳台總代理上海復星談好了,但蔡當局政治操弄不要大陸經手過的疫苗,最後也沒有了。現在不得不靠世衞組織分配來的20萬劑牛津-阿斯利康疫苗救急,但也還在等待中,貨並沒有交到台灣手上。截至目前,島內沒有疫苗。

蔡當局不自量力,以為靠「口罩外交」、靠「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助)就能在國際社會獲得什麼,但「以疫謀獨」的政治盤算難以擺脫四處碰壁的命運,這裏的關鍵原因,就是「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歷史事實,就是一個中國這個公認的國際準則。民進黨當局當初以為有美國撐腰,滿世界送口罩,想拉攏支持「台獨」的國際勢力,但這是為難別人也給自己造成不便,越是這樣的所謂「外交」,越讓別人覺得台灣就是一枚小小的棋子,可用可棄。南美洲內陸國巴拉圭,面對台灣捐贈的口罩,被傳認為「只送10萬個太少,不如找大陸」,引發島內媒體驚呼巴拉圭與台灣的「友邦」關係有變。

與此同時,歐盟忽略美國的臉色,與中國完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就連剛剛脫歐的英國,其首相約翰遜也表態自己是「狂熱親華派」,蔡當局爭取美國以外的所謂「國際空間」,顯然是徒勞的。

3. 邱太三上任 疑「明修棧道」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灣國際處境艱難,在特朗普政府所謂「拉台制中」的策略下,蔡當局配合特朗普政府一搭一唱,創造了蔡當局口中的「台美史上關係最好」,但台灣要的加入國際組織、簽署經貿協議一樣都沒有,只換來了萊豬、軍售,以及台海關係緊張。

無路可走之下,因應拜登政府提出的兩岸恢復接觸,讓台海回歸平靜的呼聲,蔡英文近日調整台灣人事。在這波人事異動中,以邱太三出掌陸委會主委最受外界矚目。

「九二共識」繞不開

邱太三出任陸委會主委,外界解讀為蔡英文希望兩岸關係融冰。邱太三就職時,拋出期待兩岸「春暖花開」的願望。次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春暖花開需要東風雨露,台灣的「先生們」應回到「九二共識」。

邱太三認為,陸方對「九二共識」加了「新註」,使台灣人民無法接受。馬曉光指出,「這位先生」(指邱太三)刻意把「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混為一談,是蓄意嫁接。由此可見,「九二共識」仍是蔡當局無法繞過的路,就算換了陸委會主委,仍必須面對。再不然,蔡當局就要設法提出更新的破解或和解之道,而不是以為換上邱太三就能重起爐灶,若不處理「九二共識」問題,這個人事案恐怕只是應付台美關係的對策,而非改善兩岸關係的藥引。

自蔡英文初次參選台灣領導人以來,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歷經首次就任時的「維持現況,尊重歷史事實」,到連任選戰時的「聯美抗中」,更在「台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導致兩岸關係惡化。

當下,蔡當局一面看似釋放善意,一面又默許行政部門在護照、大陸書籍、華航機身、海巡署艦艇大搞台灣正名。這樣的兩手策略,一手向大陸遞出橄欖枝,另一手繼續夯實綠營執政的環境和土壤,「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徒費周章,毫無意義,除了虛偽,沒有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