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發現晚唐古城牆 距今千餘年

古城牆遺址(大文新聞網)

(大文新聞網記者 王逍)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消息,江西宜春中心城區高士南路段在進行土方施工時發現大量城牆磚。經考古人員發掘研究,判斷其為袁州南城古城牆遺址,有可能是全國現存最完整、最雄偉的唐代城牆。

宜春古稱袁州,漢高祖五年立袁州府,開始築城;五代時期,隸屬南唐。到南宋時,宜春古城與贛州古城並列為江西地區最堅固、雄偉的古城,有「銅袁鐵贛」的稱號。據史料記載,袁州古城在1939年屢被侵華日軍空襲後,為方便軍民疏散,將東、南、西各段城牆漸次拆除。20世紀90年代初,古城北面尚存一段長300米、保存較好的城牆,後因城市建設需要而被拆除。此次城牆遺址系施工人員於2020年6月在一次土方開挖中的發現,高近4米、長達80米,西側城牆遺迹較東側保存更加完整。其中,西側城牆呈梯形狀,外壁用青磚砌築,頂長4.75米、底長5.64米、高3.2米、厚0.9米,保留了61層磚;城牆的內壁是用白磚錯縫平砌,頂長3.5米、底長5.5、高3.9 米,保留了49層磚。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肖發標介紹,古城牆遺址或建築於晚唐五代時期,時間比較久遠。考古人員將出土城牆所用牆磚的大小與袁州古城牆北城牆出土的宋代至清代的城牆磚、城牆內、外壁之間的夯土層中出土的陶瓷片,以及與其他建築遺迹的對比,並根據史料《袁州府志》有關築城的記載,最終判斷高士南路城牆遺址建築於晚唐至五代時期(距今約1100-1200年)。其中,外壁青磚牆砌築於晚唐時期(距今約1200年),內壁白磚牆築於五代時期 (距今約1100年)。

古城牆遺址(大文新聞網)

「高近4米、長達80米的晚唐五代時期磚包土城牆,可能是全國現存最完整、最雄偉的唐代城牆,考古價值巨大。」肖發標說,關於宜春古城牆的沿革,文獻有比較豐富的記載,尤其是宋元以來宜春地區的地方志多有述及。本次對宜春晚唐古城牆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的情況表明,宜春城牆自唐末始建,其構築技術已較為成熟。由於其長期延續了始建格局,為探討唐宋以來州府城制、城牆建築史、城市發展史及古今重疊型城市研究提供了寶貴案例,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和展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