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的團年飯

團年飯菜餚滿桌(作者供圖)

文/東瑞

二月六日,我們一家提早吃了團年飯。

本來準備取消了,有日清晨老伴醒來,對我說有件事始終縈繞心頭,覺得團年飯不該取消。團年飯象徵着一個大家庭的團圓敬愛、和和睦睦,這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優良傳統。於是我們仔細商量了一下時間,如果太接近農曆新年,各家在大掃除,忙這忙那,各有各節目,未必容易聚在一起;提早為宜。不但要提早,而且最好叫外賣,在家裏圍坐吃。為什麼呢?疫情下,餐廳、酒樓實行「限聚令」,只允許兩人同枱。客觀條件已經不准舉家在酒樓闔家歡,舉杯賀年,大快朵頤。我們一家三代分成三個小家,連孫輩、印傭姐姐等就有十個人,堂食得分成五張枱坐,這就失去了團年飯的意義。團年飯最重要的是「圍聚在一起」,只有那個「圍」字,才能將過年那種和睦且熱鬧的氣氛呈現出來。因此我們決定在家裏提前吃團年飯。

兒女兩家都同意提早到二月六號吃這一餐團年飯。疫情時期,大家已好久沒見面。以往農曆新年,其實吃團年飯也提早,因為那時每間酒樓的生意都特別好,年三十除夕當晚,酒樓一般都爆棚。我們通常為了避開人潮,預訂酒店的自助餐,雖然不便宜,但好在形式自由,雖不及酒樓圓桌的熱鬧氣氛,但香港華洋雜處、西風東漸,我們也不甚講究了。

再說團年飯的菜餚美食。往時,粵式酒樓講究八樣或十二款,每一佳餚都有寓意,如今疫情當前,酒樓雖然印備琳琅滿目的新春團年飯的傳單,但多數是盆菜,為了爭取好生意,各出奇謀,如自取給優惠折扣之類。

香港盛行吃盆菜,源遠流長。這類盛器大如面盆的、內容猶如佛跳牆的「一鍋熟」團年菜餸,實屬一大聰明的開發,什麼好料都納入一個大盆,省略了一碟一盤慢慢烹調的繁瑣與麻煩。我們也不能免俗,也預早兩天去訂了。十個人吃的分量,沒有剛剛好的,只能訂十二個人的。盆菜內盛了鮑魚、豬皮、魚膘、冬菇、豬手、蝦、帶子、鳳爪、蝦丸、鯪魚丸、腐竹、蘿蔔、蓮藕等等,怕只有盆菜稍顯單調,又讓女婿去買了牛肉包、豬肉包、餃子,下午老伴買了蜜糖炸雞腿和雞翼,還切好蘋果、橙、奇異果等水果。菜品看似不多,也擺滿了一張大理石圓形飯枱。

為了這一次提早的團年飯,我們忙了整整兩天。近六歲的孫女和才一歲多的小孫子喜歡在我們家滿屋玩耍,家裏沒有請家務助理,我和老伴權當女傭男僕,一切打掃、清潔的家務事都靠自己動手,乾乾淨淨迎接兒子和女兒兩家人的來到。

疫情肆虐了一年多,宅家易,相見難;乍見面,不免有種如同隔世的感覺。孫女以前很調皮,什麼時候變乖了,而且有大家姐的風範了?原來是自從有了小弟弟之後;小孫子什麼時候會走路了,原來是發現走比爬更快之後。我們的飯桌只能坐六個人,也好,保持「社交」距離,也不便坐得那麼密,於是有的坐在客廳的沙發上,不大的客廳於是倍加擁擠和溫暖,大家圍繞孫子的成長種種趣事談論起來。

遠距離的拜年、尤其是親戚中長者的互拜取消了,今年,我們家的團年飯提早吃了,也有團拜的含義在焉。縱然疫情依舊,畢竟擋不住親情的柔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