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開花市不利防疫 應汲取教訓免蹈覆轍

疫情肆虐,年宵花市一度宣布取消,但昨日政府又宣布花市復辦,僅會限制人流,攤位數目亦會減半。有關決定令社會愕然,也令公眾質疑,相關決定顯示控疫邏輯的混亂,猶如對疫情防控撕開缺口,開了不良先例。

盡最大可能減少人流和人群聚集,是疫情防控的關鍵,也是政府落實各項控疫措施的邏輯基礎。在疫情未受控的情況下復辦花市,顯然與專家意見不符,亦反映政府未汲取過往疫情反覆的教訓,沒有堅持把防疫放在工作首位。此舉很可能引起其他行業不合理期望和效仿,要求政府允許復工復市,恐令防疫努力前功盡棄,疫情陷入惡性循環。

疫情持續嚴峻,昨日單日新增56人確診,雖較前日有所減少,但初步確診逾60宗。旺角、油麻地一帶繼續成為重災區,該區正是人口密集的區域,再顯示人群聚集令防疫難度明顯增加。面對擺在眼前的疫情惡化風險,政府本月8日宣布取消花市,昨日卻突然宣布重開,即使政府表示,重開的花市攤檔數目約減一半,又會利用科技監察場地人流,所有人要先探熱和使用消毒搓手液,嚴格執行防疫措施,但始終不能釋除社會疑慮。

首先,重開花市與推行限聚令等防疫措施的目標背道而馳。多位專家均認為,在現階段本港沒有條件放寬防疫措施,尤其臨近農曆新年,人流增加,政府本應加強控制人流。如今重開花市勢必吸引市民入場,與專家強烈要求減少人群聚集的呼籲相違背,難免影響防疫成效,增加疫情擴散風險。歐美在聖誕節期間,就放寬了社交距離限制,導致節後疫情急劇反彈。歐美的前車之鑒,特區政府似乎未引以為戒。

其次,重開花市的理由牽強。政府的決定是考慮到花農已經種花,且準備出售;取消花市,花農損失慘重;以及市民有每年買年花過年的傳統習慣。疫情擾攘一年,各行各業均付出沉重代價,並非只有花農有損失。疫情嚴峻,傳統習慣也應暫時改變。目前公務員尚且在家辦公,市民不能外出旅遊,打工仔失業、學生失學,這些都不符合正常情況和傳統習慣。台灣疫情遠遠沒有香港嚴峻,但台灣當局宣布停辦今年的燈會,這是台灣燈會舉辦32年來,首次因疫情影響停辦。說到底,防疫是保障民眾健康安全、讓經濟早日復常的第一要務,其他不利防疫的活動都要讓路,為什麼獨獨香港的花市「格外重要」不能取消?

再次,復辦花市帶給市民和業界非常壞的信號,更會產生連鎖反應。既然花市可在「做足防疫措施」下重開,飲食業、美容業、演藝界等各行各業會質問:為何不可在同樣條件下重開,為何只有花農獲特殊照顧。花市因為有人流控制、設置探熱器和搓手液就能重開,其他行業做不到嗎?各行各業要求一視同仁對待,政府又有何理由拒絕?

本港經過近一年的疫情打擊,各行各業苦不堪言,市民也出現抗疫疲勞,但是近期疫情反覆,這時候本來最需要政府和各界咬緊牙關,上下一心,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盡快控疫,為重啟經濟民生創造條件。重開花市,對業界和市民帶來不良預期,對有效防疫毫無益處。疫情時間越長,全港付出代價越大。期待政府聽取專家科學建議和市民希望早日控疫的強烈訴求,把抗疫作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和重中之重,暫時放下其他事宜,從嚴從速落實升級版防疫措施,以暫時的不便和犧牲換取疫情盡快受控,這才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