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美國巨額經濟救助計劃「埋單」?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提出新一輪巨額經濟救助計劃,應對不斷惡化的疫情,推動美國經濟復甦(美聯社)

上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提出新一輪巨額經濟救助計劃,應對不斷惡化的疫情,推動美國經濟復甦。如果該計劃在新一屆美國政府就任後順利通過,那麼從去年3月以來美國應對疫情的經濟救助總額將超過5萬億美元。天文數字面前怕是誰都會問上一句,誰來「埋單」?

拜登1月14日在美國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發表演講時稱,美國國會去年底通過的經濟紓困計劃遠不足以控制疫情和救助經濟。拜登團隊當天公布1.9萬億美元的「美國救助計劃」,其中約4000億美元將用於應對疫情,約1萬億美元將為受疫情衝擊的美國家庭紓困,約4400億美元為小企業、州和地方政府等提供援助。

拜登尚未就職即宣布經濟救助計劃,充分反映出近期美國疫情惡化和經濟復甦減緩的困難局面。不過,該計劃要想在國會順利通過也不容易,尤其是在去年3月2.2萬億美元和12月9000億美元的兩輪救助之後,三輪救助計劃總額將超過5萬億美元,接近美國2019年全年GDP的四分之一。有分析認為,美國疫情防控不力使短期內經濟復甦可能性降低,救助資金的來源只能是美國進一步大幅擴張財政赤字和推高政府債務,這在擠佔美國未來政策空間的同時,更會引發美元長期匯率走弱,進而以債務貨幣化的形式向全世界分攤危機處理成本、轉嫁財政經濟負擔。

從美國國內看,經濟增長正陷入某種負面循環之中:防控不力導致疫情不斷惡化,各種限制措施非但不能及時解除,還有不斷加碼之虞,經濟活力恢復遙遙無期,進而使疫情防控更加被動。不難發現,美國如果不能真正控制疫情蔓延,恢復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救助計劃只能是「揚湯止沸」,花了一大筆錢但撐不了多久。1月14日,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後,截至1月9日的一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環比增加18.1萬至96.5萬,升至2020年8月以來的最高。首輪救助計劃實施還不到一年,效用已經大打折扣。

短期內指望不上國內經濟增長,美國救助資金的籌措只能延續「寅吃卯糧」的老路,依靠擴張財政赤字和推高政府債務。然而仔細盤算,美國預算赤字在2020財年增加了2倍,達3.1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15.2%,創下1945年以來新高;同時美國國債規模已接近28萬億美元,政策空間已十分逼仄。

更有分析指出,美聯儲購買國債後釋放的貨幣,有相當一部分並未起到救助作用,而是很快流入美國資本市場,推動價格上漲。去年美國市場走勢印證了這種觀點,資產負債表膨脹導致金融市場流動性過剩,催生資產價格泡沫。短期投機收益顯著的同時,長期「灰犀牛」風險正在逼近。

從國際看,美國籌措救助資金的最大可能便是利用美元優勢地位向全球轉移矛盾。然而,由於多年來美國過度透支美元信譽,全球央行持有美元資產意願正在不斷下降。美國財政部去年12月16日的報告顯示,全球央行在此前的26個月中有23個月大幅凈拋售美債達1.15萬億美元,這是全球央行拋售美債的創紀錄水準。英國《金融時報》1月16日報道稱,歐盟委員會起草的一份政策性文件揭露,歐盟對美國和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霸權感到相當沮喪。

考慮到目前美國國內形勢,美國新一輪救助計劃的經濟效益並不顯著,提振人心的意味更加濃厚一些。當下,尤其需要警惕美國採取政治經濟手段,向全世界轉嫁救助計劃的風險和成本,特別是對於那些購買美元並且儲備美元的國家來說,應當慎之又慎。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