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對賀蘭山岩畫進行搶救性數字化保護

賀蘭山岩畫:修補條條裂痕 追回千年時光 (大文新聞網記者 王尚勇 攝)
歲月失語,唯石能言。賀蘭山岩畫用簡單粗獷的線條勾勒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大文新聞網記者 王尚勇 攝)
有的岩畫雖已斑駁脫落,但依然展現出奪目的藝術光芒(大文新聞網記者 王尚勇 攝)

(大文新聞網 記者 王尚勇)1月14日,記者從寧夏銀川市賀蘭山岩畫管理處了解到,寧夏目前正通過數字化技術對寧夏非正式世界遺產賀蘭山岩畫進行多方式、多維度、高精度的搶救性數字化保護,此舉既能將瀕臨消亡的岩畫永久留存,也為後續保護利用提供數據支撐。

據寧夏銀川市賀蘭山岩畫管理處負責人介紹說,岩畫,早在文字產生之前就已出現,是古代先民利用石器、金屬器或礦物質顏料在岩石上製作的圖案作品。作為我國北方岩畫的代表,寧夏賀蘭山岩畫題材豐富、分布集中,至今已發現上萬幅,距今1萬年前至3000年前之間。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賀蘭山岩畫被大量發現並公布於世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1991年和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國際岩畫委員會在亞洲召開的兩次年會,都選擇在銀川舉行。1996年,寧夏賀蘭山岩畫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國際岩畫委員會將寧夏賀蘭山岩畫列入非正式世界遺產名錄。

據銀川市賀蘭山岩畫管理處副主任張建國說,「經歷了上萬年的風雨洗禮,目前賀蘭山岩畫大部分已進入了衰老期,特別是自然風化、環境污染、坍塌、人為破壞等加速了岩畫的消亡進程,我們已對岩畫的各種病害進行了有效保護,岩畫的保護是世界性難題。寧夏賀蘭山岩畫產生年代久遠,且是以石器、金屬器製作在露天的岩壁之上,面臨風蝕、雨蝕、自然剝落和鹽鹼侵蝕等物理、化學病害,保護工作刻不容緩。為了能夠給解決岩畫的保護多爭取時間,將它們的資料精準留存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賀蘭山岩畫數字化留存項目於2019年開始正式實施,目前已完成岩畫的全景及不可移動岩畫的精準掃描,下一步將在資料留存的基礎上,進行岩畫的歸類整理以及病害分析研究。近些年,寧夏一直致力於賀蘭山岩畫的研究和保護,着力解決文物本體風化病害,比如通過採用灌漿、封護、清洗、加固等措施,已對20處風化較為嚴重岩畫實施了搶救性保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岩畫石質文物脫落、裂隙、鬆動、苔蘚侵蝕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