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不能拖系列16|議員促司法機構聆聽改革呼聲

馬道立表示退休後不會擔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大公報記者 賀仁攝)

(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社會提倡司法改革的呼聲不斷,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昨日終於首次開腔回應。馬道立稱,司法機構不反對司法改革,但改革建議必須提供細節、證據及理由;若果因為不喜歡裁決就提出改革,這不是好的理由。政界及法律界人士認為,司法改革具迫切性,例如保釋衍生的逃犯問題、量刑不一、法官不熟悉香港國安法等,希望司法機構能夠認真聆聽意見。

馬道立昨日在會展召開記者會,開場發言時回應司法改革的建議。他稱,司法機構不是反對司法改革,若果有任何可以改善的地方,司法機構一定會跟進,也是多年的立場。「你說改革,你要給細節、理由、理據,為何及哪方面要改革;如果有些有細節,我們一定可以研究。其他人如果指,我不喜歡你今天的判決、昨天的判決或明天的判決,所以你要改革,我覺得這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理由。」他又說,法官秉持公平公正態度審理案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些基本原則不會改變。

促設司法監察及量刑委員會

很多市民投訴裁判官在處理黑暴案件的表現,至今總裁判官都認為無錯,坊間形容是官官相衛。馬道立對此沒有正面回應,僅稱涉及政治原因的案件,很多人會有強烈情緒,但法官不會考慮政治因素,只會按照法律和證據審理。

馬道立亦指出,處理國安法與其他問題一樣,具有挑戰,而法庭的處理方式也是一樣,按照法律依據作出裁決,不會考慮政治問題。另外,馬道立表明退休後不會擔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法學教授傅健慈認為,司法體制一直出現很多問題,例如裁判官經常出錯,律政司多次提出上訴,而上訴庭亦指出裁判官犯錯。此外,法官升遷及懲處並不透明,例如裁判官何俊堯被投訴,卻可以調職加薪,市民難以理解。他認為,設立司法監察及量刑委員會有迫切性。

倡培訓法官認識國安法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大律師馬恩國表示,香港以往沒有國安法,所以法官沒有相關的經驗及可以參考的案例,不了解國安法背景,所以處理國安法保釋就會出現問題。國安法不是普通刑事罪行,不是一人犯罪,而是一人得到多個境外或外國勢力支持,有關行為是可以很隱蔽。所以他認為要改革的話,就是加強法官對國際政治的認知,培訓法官認識國安法。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認為,市民近年來因司法機構量刑的機制欠缺公開透明、清晰指引的投訴與日俱增,現時針對法官投訴由被投訴法官的上級處理,更被很多市民詬病為「官官相衛」,有民調亦指市民對司法機關失去信任,維護並加強司法機構的公信力正是最有力的理據。她又說,立法會資料研究組就海外量刑委員會及處理投訴法官機制提交了詳細報告,可見設立相關委員會的做法既不會干預法官判案,亦不會影響司法獨立,且已廣為海外司法管轄區所採用,為設立量刑委員會與監察司法人員委員會提供了穩妥的細節和理據,希望下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可以認真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