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人物感動系列10|寄養父母 擁抱孩子 愛·回家

彭氏夫婦為寄養小孩無私奉獻,希望改寫孩子的未來(大公報圖)

(大公報記者 郭恩卓、蕭霖)香港人工作繁忙,很多爸爸媽媽都會聘請外傭,在家照顧孩子,但有「非常爸媽」不但親力親為照顧自己的孩子,還不求回報,盡心盡力照顧別人的子女。

這一對「非常爸媽」,過去24年照顧了40多名孩子,他們的心得是:最緊要是有愛心,因為寄養孩子初來陌生人家裏,會比較害怕,化解的招數就是:擁抱孩子!

今期的主角,是彭生和彭太。

彭氏夫婦本身育有兩名兒子。彭生做物業管理,當小兒子上幼稚園後,身為家庭主婦的彭太在家裏開始感到沉悶,有一天,她在幼稚園看見有關寄養家庭的單張,燃點了她的「愛火」。她的想法得到丈夫的支持,剛開始時,兩人的兒子分別八歲和三歲,還會與寄養小朋友一起玩,相處融洽。

溫柔安慰 融化孩子的心

開始參與寄養家庭時,主要是做緊急寄養服務。彭太說,「有些家庭因為突發事故暫不能照顧孩子,如我能為他們照顧一下孩子,讓大人去辦緊急事情,意義更大。不過,有時真是很緊急,社工早上來電,下午孩子便到。」

彭太憶述首名接回來的孩子,是一名三歲小女孩,操內地地方方言,女孩的父母無力照顧,所以經轉介去彭太家住一個月,讓女孩等候入住保良局。「那個女孩子說鄉下話,我完全聽不明白,反而孩子與孩子之間可以溝通。這個月,幾乎由我兩個兒子轉告我,寄養女兒有什麼需要。」

每位小孩來到陌生人家裏,總會扭計,甚至會哭,始終生活環境突然轉變,對孩子打擊會很大。彭太卻不覺得討厭,「只要你用溫柔的聲線說話、攬下拍下他,孩子是知道你錫他,情緒就會穩定些。」小孩經過一星期後,一般都會習慣。「最緊要是給予孩子愛心,有時氹下攬下孩子,容易軟化他的心。」

攬足五年 給予最大安全感

孩子需要的是愛,表達愛最好的方法,就是擁抱。曾經有一名由嬰兒已開始照顧、患兔唇裂顎的女孩,因為進食困難,沒安全感,情緒起伏甚大,夜夜不能安睡。於是乎,彭太特別向社署申請要與女孩同床而睡,而且每晚都抱着她。「24年來,我照顧了40多個孩子,每個都是獨立睡覺,唯獨這個囡囡是攬大的,每一晚都要我攬住瞓,還要面向她,她才睡得安樂。」彭太照顧這位兔唇女孩五年,攬足五年,攬到手臂勞損,有段時間手都舉不高,要做物理治療。

縱是如此,彭太仍心甘樂意。「這個囡囡出生後,爸爸媽媽無能力照顧她,她又體弱多病,每星期都要到醫院覆診,又經常要做手術,直至兩三歲她才完成兔唇修復手術。她非常缺乏安全感,無論我去哪裏,她都要跟我在一起。你不會捨得不攬她,給她愛。」

後來,女孩五歲時成功配對到領養家庭,四年前離港赴美開展新生活。女孩臨走前,彭太問她:「媽媽年紀大,不能再照顧你,日後會有新媽媽照顧你,你會不會嬲?」小女孩老成地回答:「不會,我將來會回來找你。」彭太十分感動。她對記者說,臨別前做足專業輔導和工夫,對順利交接和適應新生活很重要。

每年聖誕節和女孩生日,彭生彭太都會寄禮物送給她。疫情下,彭太更特意選購一些卡通口罩寄給女孩。而女孩臨走前,也親手做了玩具紙車送給彭太,彭太珍藏至今。「每當有孩子離開,我們都會不捨得;但我們明白到孩子離開我們家門,即表示有新生活、有一條出路、有更穩妥的將來,我們反而開心、感恩和祝福他們。

適時放手 盼他未來美好

另一個住了五年的小男孩,彭生彭太印象也很深刻。彭太說,這位小男孩在家很乖巧,但在學校卻很頑皮。有一次,他令彭太很激氣,彭太問他:「你是否覺得有些小朋友有父母而你沒有,所以才故意搞出問題來,引人注意?」小男孩一邊流淚,一邊認錯。彭太續說:「你試想想,媽媽所做的是否和其他媽媽沒有分別?甚至做得比其他同學媽媽更多,你不用這樣做呢!」彭太循循善誘孩子反思問題。

彭太說:「對小朋友的照顧,不應只限於供應三餐和教導功課,還要照顧他的心理感受。遇到問題,要耐心地和他傾,不斷教導,孩子是會進步的。」彭生接着妻子說,這個男孩很有勇氣,最後踏出家門,努力融入新家庭。現在男孩生活穩定,彭生彭太總算有點安慰。

親子教育 燃點希望光明

至於彭氏夫婦用心照顧沒血緣的孩子,家裏的兩名兒子有沒有呷醋?彭太表示,由於自小已告訴兩兒,有些孩子家裏有困難,需要暫住他們家,幫忙照顧小朋友,而他們反正有小朋友和他們玩,完全沒有呷醋。

「現時兩兒已經長大成人,寄養家庭的經驗更令兩兒學習到,做人要有責任感,男女關係不能隨隨便便,始終是一條命,孩子是無辜的。」彭太表示。

在彭生彭太照顧過的個案中,充滿了各類型的家庭情況,例如父母突然死亡、生病、入獄,但更多的是亂搞男女關係,意外產子。「有時大人不負責任,會累了小朋友,最後如有家庭領養,才為小朋友帶來一點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