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建新材料科創平台 國產百種材料全球居首
(大文新聞網記者 方俊明)第五屆中國海洋材料發展高端論壇周四至今日(12日)在廣州高新區舉行,中國工程院18名院士和各高校、科研院所等500餘位專家齊聚,共同探討中國海洋材料與海洋工程裝備的發展戰略和方向,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大文新聞網記者從論壇上獲悉,中國目前形成全球門類最全、品種與產量規模第一的材料產業體系,百餘種材料產量全球居首。而粵港澳大灣區也加快建設新材料科創平台,包括成立「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而位於灣區的中國散裂中子源第三輪開放運行計劃,港澳用戶佔10%。
首設海洋材料產業投融資項目路演
據了解,本屆論壇由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指導、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承辦。現場還設立「海洋材料產業展覽」,展示海洋新材料發展成果。
同時,首次設立「海洋材料產業產品投融資項目路演活動」,以推動海洋材料產業發展。而「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105家單位自願發起,聯盟學術委員會由包括24名院士在內的64名專家組成,目前已建立第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建「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謝建新在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已形成龐大的材料生產規模,中國鋼鐵、有色金屬、稀土金屬、水泥、玻璃、化學纖維等百餘種材料產量達到世界第一位;並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材料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目前已建成多個特色材料數據庫平台,助力建設「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
謝建新也坦言,目前中國材料產業還存在全鏈條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譬如基礎研究能力和水準提升較快,相關論文數及發明專利數世界第一,但新材料工程化、應用等創新能力仍存不足。中國已進入由「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轉變的關鍵戰略時期。
港澳多家高校在散裂中子源開展實驗研究
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在新材料研發及前沿技術方面也加速發展。點新聞記者了解到,位於灣區的中國散裂中子源(簡稱「CSNS」)圍繞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已取得多項成果,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材料、高強合金的納米相、太陽能電池柔性薄膜、芯片中子單粒子效應等,同時也開展了航空材料、可燃冰、頁岩、催化材料等初步研究。
數據顯示,CSNS第三輪開放運行計劃,常規課題申請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約佔三分之一,其中來自港澳地區的用戶約佔總用戶的10%;包括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等單位的用戶也在散裂中子源開展多項實驗研究。據悉,目前CSNS已建成3條譜儀並啟用,完成了來自香港大學等單位的101項用戶課題研究,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和工程材料等微觀機理和關鍵技術的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