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需要「戰時」效率

文/龍眠山

外國入境人士乘搭指定交通工具、入住指定酒店的安排於本月二十二日實施,以應對聖誕新年期間留學生返港高峰期帶來的病毒輸入高風險,措施雖好,可惜姍姍來遲。

歐美學校放假多在十二月初,今年因為疫情關係,返港人數較往年為少,但實際人數仍然可觀。入境處的數字可見,月初以來,每日有逾千人從機場返回,較平時的數百人翻倍。剛過去的周日,即有一千八百人返港。這些人入境後仍然是自行選擇交通工具,入住的亦並非指定的隔離酒店,留下大量的播疫漏洞。

老實說,二十二日才開始實施新措施,已經是追尾,假期快結束了。

為什麼不早點實施新安排呢?當初的解釋是,一時間找不到足夠願意配合的酒店。而在酒店業踴躍參與隔離計劃、有了足夠的房間後,新說法是清退現有客人及清潔房間需要時間。總之,政府想快點安排,但就是快不起來。

準備大量隔離酒店房間非一時三刻可做到,放在平日完全可以理解,但現在不同,抗疫如救火,需要非常速度、非常效率。就以疫苗為例,一般疫苗從研究、生產、臨床到推出市場需時三至六年,但面對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研發疫苗企業特事特辦,可省略的程序省略,可加快的程序加快,需要日夜兼程就二十四小時運轉,否則,怎麼可能在不足一年內就有多款疫苗上市,解民於倒懸?

抗疫是人類對病毒的戰爭,必須爭分奪秒,集中一切資源,而不能像平時那樣慢條斯理、優哉游哉。特區政府指揮抗疫近一年,不能說不努力,但總是予人慢三拍的感覺。

再以麗晶花園第六座爆疫為例,拖了十多天才強制檢測,最終也只有少數居民入住隔離營,原因是衞生部門單打獨鬥,不知大廈內有多少居民,也沒有足夠的隔離營安置大量居民,難怪有人批評「強檢」有如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