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化大灣區 靠害香港青年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大文新聞網記者李斯哲攝)

文\楊華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後,先後出席聯合電台節目及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她強調自己很喜歡年輕人,澄清並非要「送」年輕人到大灣區做「開荒牛」,很多大型科技企業有興趣參與計劃,希望幫助年輕人。她批評,有人抹黑施政報告協助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的措施是想「掏空香港」、「邊緣化香港」,目的是要污名化大灣區。林鄭表示,香港的科技就業機會暫時不多,而經濟會在一段時間內持續艱難,若有地方的就業機會多,應該給予年輕人機會,不應錯失良機。

特首對有人想污名化大灣區的批評,的確是關愛年輕人,護佑港青的福祉。粵港澳大灣區是包括港青在內的年輕人奮鬥的絕佳舞台,這平台夠大;這片區域機遇夠多,中央出台了多項惠及港青的措施,「港人港稅」、大灣區購房便利化、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等。對於香港青年來說,大灣區所提供的空間和機會,遠多於香港,也更勝於遠走異國他鄉。

不久前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評選活動頒獎典禮於香港、深圳、澳門三地同步舉行,評選活動共收到粵港澳三地超過500份報名表格,人工智慧、資訊技術、教育科技、文化產業等領域青年翹楚走在時代前沿,共有78名青年企業家獲得嘉獎,34人榮獲傑出青年企業家稱號,香港有8位青年企業家獲得殊榮。事實說明,無論在粵港澳地區土生土長,還是來自天南地北的青年企業家,都願意在粵港澳大灣區開拓人生,追逐夢想。

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本港8月至10月的失業率為6.4%,為接近16年來的高位。當中,20至24歲年輕人8至10月失業率高企達到19.7%。

攬炒派之所以不希望香港社會向上流動的渠道和機會擴闊增多,之所以要推高香港青年失業率,之所以污名化大灣區,目的就是要將香港青年壅塞在人生困境之中,以激發他們的偏激情緒,使他們成為黑暴「攬炒」的生力軍,成為其最大票倉。如此險惡用心,完全是在靠害香港青年。

在黑暴和疫情夾擊之下,本港就業市場低迷,為向青年提供更多發展機會,施政報告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提供2000個就業名額予大學畢業生,到在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有業務的企業工作。另外,政府預批一億元資助推行「青年創業計劃」,向青年初創企業提供資助及服務。

過往本地大學畢業生較少選擇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主要與起薪點較低有關。「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規定企業提供的月薪中位數最少約2.5萬至2.6萬港元,合理的薪金有助吸引本地畢業生北上工作。同時,該計劃向企業提供約三分二薪金津貼,相信對企業具吸引力。可以相信,受惠於「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港青和初創企業,有機會成為明日成功的港商和巨企,這樣的例子在過去大家已耳熟能詳,不過與過去相比,今天的條件更好更優。

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敏銳發現,只要北望神州,敢於邁開步,機會就在身邊。截至今年上半年,單在深圳前海註冊的港資企業累計超過11000家。先行者的實踐證明,把握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香港青年自身能實現更好發展。香港青年的前途從來都是與國家聯繫在一起,與其被攬炒派蠱惑利用當馬前卒,不如張開眼界去做追夢者,到大灣區去開創新的天地。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