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城市力量要為鄉村建設埋單

(大文新聞網記者 李理)2020博鰲文創周日前閉幕,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前院長周其仁在城鄉融合主題論壇做總結發言,這名《城鄉中國》的作者指出,在城鄉之間要增加來往,要提高來往的質量。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前院長周其仁

周其仁說,現在很多資源、很多人才、很多創意開始往鄉村去,「這個事情如果幾十年前很難想像,二十年前也很難想像,十年前非常少,這 可能是中國未來五年十年發展當中值得注意的經濟方向。」

周其仁表示,經過改革開放這幾十年,內地很多城市建設的十分像樣,在國際上也拿得出了,但是農村好多地方還是看不得,更不要說長久的去住去生活,此種反差是非常之大,「我們要通過經濟資源的動員,讓城鄉之間變得更加和諧一點,不要像過去那句話叫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

周其仁說,凡是在鄉村搞的事,主要買單的力量來自於城市,來自於城裡人。「城市人星期一到星期五慌慌忙忙上班,在水泥森林裏在密集的空間里打拚的人,他或者她到周末要出來度假,要到反差大的地方去,既不是城市的景觀,但它又有城市人可以接受的生活品質,完全傳統的農村很難滿足這個要求。」

「所以越是建設鄉村越要好好研究城市,而且要很好的利用城市,資金、購買力大量來自於城市,人才和他們的眼界大量的來自城市,」 周其仁如是說,」 今古往來對人類發生重大想法的人一定在城鄉之間穿來穿去,一定要有讀萬捲書行萬里路的經歷。」。

對於如何研究城鄉,周其仁強調一定需要研究來往人口。他解釋說,一個地方不管叫城還是叫鄉,如果它來往人口相對常住人口的比例高,這個城這個鄉通常就非常有希望,「上海有2300萬常住人口,但 疫情不影響浦東航空港是中國第一大國際遊客的進入人流。」

周其仁總結說,通過鄉村購買力讓我們鄉村不但本身居住條件變好,還有能力去城市消費,這個就叫城鄉融合。但我們現在很大程度還是偏單向,瞻望未來,需要城市向鄉村建設引流,通過刺激鄉村本身的收入流提高,「在這個過程當中讓城鄉在權利、福利和公共服務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