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亞歐之間可建立碳減排專項基金 避免收費爭議

周小川表示,實現碳中和或者近零排放需要大量的科技創新以及投資(中新社資料圖片)

(大文新聞網記者 帥誠)在21日舉辦的國際金融論壇(IFF) 第 17 屆全球年會上,國際金融論壇(IFF)主席、第十二屆中國政協副主席周小川表示,實現碳中和或者近零排放需要大量的科技創新以及投資。未來通過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以獲取碳減排的配合收入來回報投資,而這其中涉及大量的期限轉換和風險管理,也存在許多與綠色金融相交叉合作的內容。

周小川認為,碳稅要參照碳市場所形成的價格。此外,每個國家都要在這方面做出計劃與努力,還需要對跨境的二氧化碳排放做出必要的努力。「如果要在這些方面做好,我認為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合作就有很大的潛力。或者說是亞洲和歐洲之間的合作,就有很大的潛力以及必要性。 」

他建議,「我們資本市場的滬港通、深港通等,全世界的儲蓄和投資本來有流動性的,那麼氣候變化的投資更是如此,面對着全球的變暖的現象,如果投資有收益也是全球性的收益。 將市場割裂開來,那麼定價本身就會出現毛病,割裂的市場效率也不高,它不利於協調全球的行動。」而割裂的市場風格也會給過度投機者創造機會。在此基礎上,周小川表示應共同研究碳價格合理化,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理論上,市場規模越大供求關係越合理越穩定。因此參照滬港通,下一步要研究中國或者亞洲的碳市場和歐洲的碳市場之間的鏈接問題。

此外,他還建議中歐、亞歐之間可以研究建立專項基金,專門處理跨歐亞的交通排放問題,按照碳排放的價格,將收入交給基金,支出用於減排或支持零排放新交通等其他方面的應用。 最後,關於氣候變化的國際交易,包括貨物與服務以及設備技術等交易,周小川認為應該實行0關稅,0壁壘。「特別要強調的是,減排和碳綜合需要使用大量的技術和設備,這其中不僅應該把壁壘降下來,同時還要利用多種綠色金融的機制加以配合和支持,使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