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台藝術家畫展首次聚焦華南教育變遷

香港藝術家林天行作品(受訪者供圖)

(大文新聞網記者 方俊明)「華南教育歷史寫生創作作品展暨港澳台大灣區背景下的人文語境」畫展11月20日至27日在廣州十香園紀念館舉行,展出來自粵港澳台四地38位具代表性藝術家創作的近60件丹青畫作。據悉,這是首次大規模地對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華南教育變遷史進行主題創作,重現粵抗戰期嶺南大中院校內遷的重要歷史場景,進一步增添粵港澳台四地共同記憶,加深四地關係。

建立「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

據了解,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建立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目前華南研學基地已擴展至粵北4市,連綴成一幅抗戰時期文化名人、學者奔赴粵北科教救國、學術抗戰的歷史圖景。

抗日戰爭時期,以國立中山大學、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私立嶺南大學、東吳大學、培正培道聯合中學等為代表的中高等院校紛紛內遷至粵北樂昌坪石、湞江大村、連州東陂等地,在烽火中艱難辦學,延續教育「火種」,成為了如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乃至香港嶺南大學、澳門培道中學、台灣東吳大學等高校的根脈所在。

澳門藝術家李德勝作品(受訪者供圖)

教育「火種」延續至粵港澳台高校

「華南教育歷史寫生創作作品展暨港澳台大灣區背景下的人文語境」畫展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任指導單位,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中共廣州市海珠區委宣傳部、廣州市海珠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來自粵港澳台四地藝術家的近60幅寫生創作,展現了華南教育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薪火相傳的教育精神和特殊的時代背景。

據了解,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7日,以華南教育歷史作為創作題材其歷史底蘊深厚、意義深遠,通過文化教育對市民、社會產生重要啟發,進一步增添海峽兩岸共同記憶,喚醒共同的歷史使命與情誼,拉近兩岸距離。

台灣藝術家胡九蟬作品(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