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進口冷鏈食品頻發陽性 專家籲香港加大冷鏈產業檢測

(大文新聞網記者 劉凝哲 凱雷 北京報道)近期以來,內地十餘省市在進口冷鏈食品檢測中發現新冠病毒陽性,為疫情防控帶來風險。目前,多地加大對冷鏈食品的檢測力度,並對冷鏈產業相關人員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食品安全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本網採訪時表示,香港當前雖未出現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檢出陽性的問題,但應當吸取內地教訓與經驗,盡快對冷庫,參與冷鏈搬運的工人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摸底檢測。她還表示,走私凍肉大多來自於美國,且從香港過境,當前疫情風險加大,兩地當進一步加大打擊走私凍品力度。

內地十餘省市在進口冷鏈食品檢測中發現新冠病毒陽性。圖為市民在一家超市內選購厄瓜多爾白蝦(新華社)

11月中旬,內地十餘省市檢出進口冷鏈產品新冠病毒陽性。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於14日發現進口冷凍水產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陝西西安於15日檢測出1份阿根廷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核酸陽性。朱毅表示,進入冬季,新冠疫情輸入風險加大,各地對冷鏈終端的抽檢和消毒應該常態化,對冷庫和包裝進行消毒應該成為常規操作,紫外消毒可以成為冷鏈物流的標配。高風險人群,定期核酸檢測的頻次還需要加大。精準防控機場、碼頭和醫院,基本可保證病毒不能大規模傳播。

香港迄今尚未發現冷鏈產品呈陽性,但風險依然存在。朱毅表示,走私凍品在港數量不菲,今年經香港的凍品走私數量不減反升。走私凍肉主要來自美國等疫情嚴重的國家,先送至被租用的貨櫃箱,拆櫃、並櫃、包裝後,用貨櫃車將凍肉運至碼頭搬上貨船,入夜後由拖船拖至香港西部水域附近海面進行交收,與內地來的快艇或貨船接應後,再運往內地一些荒廢碼頭卸貨,再由貨車將貨物運至佛山、江門及東莞的凍倉儲存。進入冬季,疫情風險在增加,兩地當進一步加大打擊走私凍品力度。

北京新發地疫情暴發時,朱毅是最早指出防範凍鏈冰鮮傳播疫情風險的專家。她今次再次強調香港面臨的風險,「香港有多少冷庫,多少參與搬運裝卸的工人未進行過核酸檢測,現在就應摸底,並增加檢測頻次,還有多少走私凍品,多少參與走私冷鏈活動的人員,現在該當機立斷查起來」。她亦強調,香港街市和大排檔是人員密集流動區,屬於冷鏈食品終端,一定要切實推行防疫規範,防止其成為傳染的溫床。

對於內地應對新冠方面對香港的警示,朱毅表示,上海、安徽發現了疑似病毒搭載非冷鏈貨物入境的例子,原因在於冬天氣溫低,大環境開始接近冷鏈,病毒僥倖存活。同時,加之搬運的是入境感染者受到污染的行李,病毒還能在表面存活。香港作為航空樞紐,機場入境人群中存在病毒攜帶者的風險高,機場裝卸人員若不規範作業,就增加被感染風險。因此,機場碼頭對來自於疫情肆虐地區的非冷鏈物品亦不能掉以輕心。

列表:食安專家對港凍鏈安全提四建議

香港如何防範冷鏈凍品食安風險,朱毅就此提出四點建議:

1.冷鏈凍品相關從業人員,包括檢驗、裝卸、運輸、採購、售賣、餐飲人員等均要規範佩戴口罩和手套,搬運凍品裝車前,要對外包裝進行消毒,運輸車配備紫外消毒裝置,途中消毒,運回驗收時,要對外包裝再次進行消毒。

2.凍品獨立存放,售賣需拆包裝時,要對內外包裝再次進行消毒,外包裝拆開後不能要單獨處理。

3.餐飲業要在特定單獨空間解凍食材,避免交叉污染其他食材。切剁加工要用單獨砧板,之後要對刀和砧板進行清洗消毒處理,切配半成品生熟分開,不能混裝。

4.鼓勵消費者在街市、超市、家庭廚房等有可能接觸凍品的場景,佩戴手套和口罩,盡量不生吃凍品,一定要生吃,必須紫外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