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江鑫嫻 北京報道)民政部副部長王愛文在5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十八大以來,中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扎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960多萬貧困人口,同步新建了約3.5萬個安置社區,一攬子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吃、住、行、就醫、就學等方面的問題。當前,「十三五」的易地搬遷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易地搬遷工作轉入以後續扶持為中心的新階段。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做好「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後兩篇文章,即「穩得住、能致富」。

「其中『穩得住』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群眾在新社區能住得習慣、能融入社區,所以社區建設和社區治理就成為這項工作的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王愛文表示,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圍繞「有組織、有制度、有服務、有氛圍、有隊伍」五個方面,做好扶貧搬遷的後續幫扶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負責人孫廣宣亦表示,目前中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今年2月,發改委聯合12個部門和單位出台了《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若干政策措施》,從完善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強產業培育和就業幫扶、加強社區管理、保障搬遷群眾合法權益、加大工作投入力度、加強統籌指導和監督檢查等六個方面,進一步細化實化了國家層面的後續扶持政策。其他相關部門也不斷完善政策舉措,加大支持力度,陸續出台了後續產業發展、就業幫扶、社區治理、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等專項政策。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對此,孫廣宣表示,為深入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發改委下一步將統籌社會事業、城鎮建設等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支持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完善,並指導和支持有關方面繼續做好社區服務、就業促進、產業培育等後續扶持工作,持續鞏固易地扶貧搬遷的脫貧成果,確保搬遷群眾與所在地的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